染色體顯性多囊腎(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亦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第四大常見病因。ADPKD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出現多種腎外表現,顯著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ADPKD的胃腸道表現進行了系統(tǒng)性概述。
ADPKD腎外表現
多囊性肝病
肝囊腫是ADPKD最常見的腎外表現,15-24歲的患者發(fā)生率為58%,35歲以上患者發(fā)生率高達94%。女性多見,且女性肝囊腫體積大于男性(5.27mlvs1.94ml)。囊腫數量和囊腫體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肝臟大小每年增加0.9%-3.2%。
約20%的多囊性肝?。≒CLD)患者可出現臨床癥狀。常見癥狀有:腹脹、早期飽腹感、惡心、嘔吐、食管反流、呼吸困難和機械性腰痛。子宮脫垂、Budd-Chiari綜合征、下腔靜脈、門靜脈和膽管相關癥狀較為少見。
囊腫本身也可出現感染、扭轉、破裂、出血、囊腺瘤或囊腺癌。囊腫感染的發(fā)生率為3%,診斷金標準為囊腫培養(yǎng)細菌和/或嗜中性粒細胞陽性。患者的典型表現為發(fā)熱、白細胞增多、右上腹痛。
肝囊腫數量、大小分類
I型:肝臟大囊腫(>10cm)<10個;II型:肝實質彌漫多個中等大小囊腫,但仍保留大部分正常實質;III型:大量中、小囊腫布滿整個實質,僅極小部分正常實質。
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憩室病
研究表明,ADPKD與ERSD患者憩室病相關;此外,ADPKD繼發(fā)ESRD的患者憩室病風險增加。接受腎臟替代治療(RRT)的ADPKD患者憩室病的發(fā)生率為40%,而非ADPKD的ESRD患者為0%。
疝氣
ADPKD患者疝氣發(fā)病率也較高,回顧性研究表明,ADPKDESRD患者疝氣發(fā)病率為45%,而同年齡、同性別的非ADPKDESRD患者疝氣發(fā)病率僅為16%。ADPKD患者腹股溝疝(P<0.001),切口疝(P=0.019)和臍疝(P=0.007)較為常見。此外,ADPKD腹膜透析患者疝氣風險較高:ADPKD腹膜透析男性患者雙側腹股溝疝發(fā)生率可達46.2%,而非ADPKD腹膜透析患者僅為3%。
胰腺囊腫
動物模型顯示,ADPKD遺傳學與胰腺囊腫呈因果相關。ADPKD患者尸檢發(fā)現,胰腺囊腫發(fā)生率為9%。ADPKD胰腺囊腫患者通常無癥狀,但囊腫可壓迫胰腺導管引發(fā)胰腺炎或演變?yōu)閻盒阅[瘤(如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或囊腺癌)。
膽管擴張
現有的多個病例報道,ADPKD患者可出現Caroli病—多發(fā)性肝內膽管擴張癥。研究發(fā)現,40%的ADPKD患者CT掃描可見膽總管擴張(定義為直徑>7mm),而非ADPKD患者僅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