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哪種效果好?
餐時血糖調節(jié)劑:代表藥物是諾和龍、唐力,作用機制與磺脲類藥物相似,特點是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餐時即服,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而又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曾經(jīng)試制過的各種胰島素劑型,包括:口服制劑、滴眼劑、滴鼻劑、栓劑等等,研究人員想盡各種辦法代替注射,但幾乎沒有實際臨床價值的突破。
糖尿病,中醫(yī)稱為消渴,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癥狀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身體消瘦。臨床上根據(jù)癥狀的不同及病變輕重程度的不同,將糖尿病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主要表現(xiàn)是口渴,這跟肺熱有關。中消,主要表現(xiàn)是多食,跟胃熱有關。下消,主要表現(xiàn)為多尿,跟腎虛有關。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人體自備的治療糖尿病的穴藥,堅持按摩,配合口服降糖藥物,一定能幫糖尿病患者平穩(wěn)地控制血糖。
餐時血糖調節(jié)劑:代表藥物是諾和龍、唐力,作用機制與磺脲類藥物相似,特點是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餐時即服,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而又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這種情況主要見于某些服用磺脲類藥物(如優(yōu)降糖等)的病人,醫(yī)學上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磺脲類藥物的繼發(fā)性失效”。目前認為這是由于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衰竭所致。
無論是西醫(yī)還是中醫(yī),目前還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陀^地說,中藥在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
ADOPT是一項大型、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組研究,入選了4351例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30~75歲,這些患者來自整個北美和歐洲的400多個研究中心。
從臨床上看,胰島素抵抗明顯的人較胖,而胰島功能較差的人多數(shù)較瘦。因為胰島素能促進能量儲存、機體生長,當缺乏時,體內能量無法存儲,因而會出現(xiàn)消瘦癥狀。
磺脲類和格列奈類藥物同屬于胰島素促泌劑。這兩類藥物的基本作用原理是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其降糖作用有賴于尚存的相當數(shù)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島B細胞。
他們作了一項有安慰劑對照的研究,納入20例肥胖年輕成人。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雙水楊酯4克/天治療1個月后,空腹血糖水平降低13%,C反應蛋白水平降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