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易遺傳給孩子10種疾?。阂钟舭Y、肥胖等上榜
所以,10-30倍這個數據感覺值得商榷。那么抑郁癥的遺傳比率到底是多少呢?這個我查了一下,確實沒找到可靠的資料。不過我查到了雙相I型障礙的數據,父母中有一人患雙相I型障礙,其子女患病幾率為25%。一般認為雙相障礙的遺傳性高于抑郁癥,因此,父母中一人患抑郁癥,其子女患抑郁癥的幾率應該低于25%。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意智力和身體機能方面的訓練。應勤于動腦,多活動手指等關節(jié)。
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癥,父母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的自閉癥能治好嗎?”其實,自閉癥治愈的問題在醫(yī)學界任然是個謎。對于自閉癥,只能采取早發(fā)現早治療的方法。
所以,10-30倍這個數據感覺值得商榷。那么抑郁癥的遺傳比率到底是多少呢?這個我查了一下,確實沒找到可靠的資料。不過我查到了雙相I型障礙的數據,父母中有一人患雙相I型障礙,其子女患病幾率為25%。一般認為雙相障礙的遺傳性高于抑郁癥,因此,父母中一人患抑郁癥,其子女患抑郁癥的幾率應該低于25%。
這位患者16歲開始患病,工作后病情還不見好轉,要么因為抑郁無法出門,要么就是上班時情緒不好跑回家。單位照顧她,不上班也給她發(fā)工資,但她覺得工資太低而且沒有發(fā)展的可能,覺得一輩子都這樣就是一個廢人,丈夫也跟她離婚了,一個人獨住讓她覺得做事沒有愉悅感,與人交往也感受不到樂趣,整天精神緊張不能放松。甚至想一死了之。
“很多有抑郁癥的人往往會覺得現實生活讓他們喘不過氣。因此,制定可行的、小的、可循序漸進的體重控制目標才是上策,”Hullett醫(yī)生說,“比如說,假如你喝含糖的飲料,那么第一個目標不妨制定為:一周內不再喝含糖飲料。然后從下一周開始考慮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入,以此類推。”
已連續(xù)一周沒能有過一天的安睡,終日渾渾噩噩如行尸走肉,昨日睡前特意服了助安眠的藥,但臨睡前又獲知翻譯家孫仲旭先生因抑郁癥自殺離世,于是掙扎著爬起來決定一定要寫點什么,告訴大家得了抑郁癥的人到底有一個怎么樣的靈魂。
有些觀念一定要改變,個人修行和身體有病是兩件事。有病就看,就像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天黑就開燈,寂寞了找團聚一樣自然,不必仰望星空。修行則是一生的功課,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者消沉,或者膨脹,或者目中無人,或者謙卑平和,都是我們自省的結果,都是碰壁、摔跟頭、眾叛親離之后的深刻反思,導致一生都在成長,都在領悟抑或是醍醐灌頂。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是不是抑郁癥的病因太復雜,讓醫(yī)學家們摸不到頭腦。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或許大家會豁然開朗。我們做上面那些研究的時候,往往不自覺的就做了一個假設,假設抑郁癥就是“一種”病。但實際上,抑郁癥很可能不只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病的癥狀。
我現在大四,其實從高中開始就有自殺想法和抑郁情緒,不過那時候因為鼻炎很嚴重,失眠,鼻塞,頭暈頭痛,很痛苦的時候會想一死解脫。那時候內向孤僻被錯覺為愛學習,學習也確實很好。還有就是當時抑郁癥這個詞我還不知道呢。種種原因我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癥。
抑郁癥的狀態(tài),別說正常人不能想像,就是我自己在正常的時候也不能相信。當別人說:"真煩,我抑郁了”的時候,我能清楚地知道他只是在發(fā)牢騷。這真的是一種??!別和我說什么堅強起來,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別和我說知足吧,還有人比我混的更慘。如果我的情緒已經不受我的理性控制,那么道理我想的再明白,也不會阻止下一次崩潰。
我也看過很多這樣的廣告(你也可以百度一下“抑郁癥”試試,前面幾個都是廣告),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什么最新科技啦、什么中藥世家啦、什么先進儀器啦、什么先進手術啦、什么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之類的。我告訴你,全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