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是最常見的胃腸道肉瘤之一,GIST占胃腸道腫瘤的不到1%,每年的發(fā)病率約為7-10/100萬人。
2000年前,GIST被書籍記載為對細胞毒性化學治療藥物高度耐藥的腫瘤,對于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GIST患者來說,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2001年一個簡報首先報道了應用TKI類藥物伊馬替尼治療KIT外顯子11突變的化療抵抗GIST患者療效顯著,從此多個關于伊馬替尼治療轉移性GIST的2期、3期臨床試驗發(fā)表,如B222、SWOGS0033等。
現(xiàn)在,距離SWOGS0033試驗(clinicaltirals.govID:NCT00009906)首次發(fā)表已經(jīng)10余年之久了。可是入組患者的隨訪結果從未中斷。近日,SWOGS0033試驗的從2000年至2015年15年間隨訪的數(shù)據(jù)重新發(fā)表在JAMAOncology上,探究SWOGS0033試驗治療的GIST患者的長期生存和基于治療結果的基因數(shù)據(jù)。
研究內容
S0033共入組了695名進展期GIST患者,共分為2組:傳統(tǒng)組口服伊馬替尼400mg/d,高量組800mg/d。
入組患者為活檢證實的內臟或腹部來源的、不可切除的、KIT表達的GIST患者。最初KIT和PDGFRA類型與臨床結果之間的關系已先期發(fā)表。
本次隨訪中,生存期為8年以上的患者被定為長期生存。數(shù)據(jù)隨訪從2000年一直延續(xù)至2015年。
主要的研究終點為總生存(OS)期,并研究長期生存與臨床特征、分子分型和出組后治療方法等之間的關系。
主要結果
在695名入組的患者中,189名存活8年以上,其中傳統(tǒng)組95名,高量組94名。10年的預計OS為23%。
在142名長期生存者中,單獨應用伊馬替尼的為69名(48.6%),應用過其它系統(tǒng)治療的為38.0%。
在初治時20名被定為KIT/PDGFRA野生型的患者來說,17(85%)的患者現(xiàn)在有基因突變。
KIT11外顯子突變的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OS)為66個月,較9號外顯子突變(medianOS38個月)及KIT/PDGFRA野生型(medianOS40個月)要好。
在多因素分析中,KIT11外顯子突變的OS要明顯好于KIT/PDGFRA野生型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KIT11外顯子突變的亞組分析中,KIT11外顯子缺失、插入/重復、點突變三個亞組的OS差異無意義。
結語
根據(jù)SWOGS0033的研究結果,應用伊馬替尼治療進展期GIST的10年OS可以達到接近23%。其中,最高的OS和PFS見于KIT11外顯子突變的患者和無KIT/PDGFRA突變的患者當中。
也就是說,伊馬替尼的一線治療進展期GIST患者的長期生存只是針對小部分患者來說的,而在11號外顯子突變的GIST患者無疑是最幸運的。
該試驗只提供了應用伊馬替尼治療進展期GIST的結果,但是也會有協(xié)同手術、同步其它藥物治療(如其它信號通路抑制劑或免疫抑制劑)、或其它輔助治療共同治療GIST使患者更大獲益的可能。
長期存活患者的GIST殘存細胞的生物學標志物的檢測有可能精準定位應用更少的藥物獲得更長生存獲益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