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狂躁癥有什么表現(xiàn)?狂躁癥的表現(xiàn)不僅僅是這些行為上的異常,患者在語言思維、情緒變化。
精神病的種類很多,除了一小部份氣質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確的遺傳情形之外,其余都是體質、心理和環(huán)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
既往研究從臨床藥理學、流行病學、腦影像、認知和基因層面都提供了精神病連續(xù)譜的證據(jù),如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的基因有很大程度上的重疊,不同的是各自的表達水平差異,血漿免疫炎性因子也是如此。
目前發(fā)現(xiàn)的許多增加精神分裂癥患病風險的遺傳變異都是罕見突變,因此很難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醫(yī)學院JonathanSebat博士研究組完成了目前為止最大的全基因組研究,分析了超過41,000位患者的基因組,從中找到了能導致精神分裂癥患病風險增加4-60倍的幾個基因突變區(qū)域。
強迫癥:是以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神經(jīng)癥。強迫觀念是不由自主出現(xiàn)在患者腦內的思想、想像和沖動;強迫行為是外顯的行為或隱蔽的對抗思想,強迫行為是為了減少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而采取的各種活動,或以某種方式解釋強迫觀念?;颊呱钪@些強迫癥狀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或擺脫,因而焦慮和痛苦,但在疾病慢性遷延之后,患者的焦慮與痛苦感會減輕,代之以刻板行為。另外,起病于兒童青少年的強迫癥其反強迫也不明顯。
人格解體障礙是一種很少被認識的精神障礙,它導致患者持續(xù)或反復感到人格解體和/或失實。診斷標準包括持續(xù)或反復的感到自己從心理過程或身體中分離出來。
精神病患者與其它軀體疾病的患者的不同之處在于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識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動就醫(yī)、拒絕治療,這就要求家屬對精神病患者要加倍關懷和照顧,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雙心醫(yī)學”是心身醫(yī)學和身心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又稱為精神心臟病學(Psycho-Cardiology)或行為心臟病學。是研究在心血管內科中心理障礙與心臟疾病之間的互相影響和轉歸的一門學科。通過對雙心醫(yī)學的深入了解,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的藥物等治療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
Goffman形容這是一種恥辱的特征,這種特征將一個完整的、正常的人變?yōu)榱艘粋€被玷污的打了折扣的人。此后病恥感的概念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醫(yī)學領域,如艾滋病、精神疾病等。
陸林教授指出,睡眠-覺醒障礙的發(fā)病率日益增高,全球患病率達9-15%,是涉及全人類的重要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問題。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問題,約6-10%的人符合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在一般人群中,失眠的發(fā)病率隨年齡而增加,女性發(fā)生失眠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
說到負面情緒,很多人就會想到很多“負面”的,不積極的情緒體驗,比如:悲傷,憤怒,厭惡,尷尬……之所以把它們定義為“負面”,是因為這一類情緒讓人不適,嚴重時還會干擾日常生活和工作,雖然負面情緒本身并不陌生,但是我們對它們卻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