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男人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積極和主動示好的。更多的時候,如果男人對一個女人冷暴力,說明這個男人是不喜歡這個女人的。
疑病癥患者整日處在對根本并不存在的疾病的恐懼和焦慮中,仿佛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一樣喘不過起來,內心十分壓抑,如果不盡快加以調節(jié),很可能會給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比如引發(fā)抑郁癥狀、失眠癥狀的出現(xiàn)。那么怎樣才能擺脫疑病癥的困擾呢?心理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你用“給予者”的身份贏得友情,而對方則必然是個“接受者”。所以你的筋疲力盡和種種犧牲毫不令人驚奇。同樣的,在浪漫關系里,你會吸引你想拯救的人。實際上需要被拯救的人是你。想幫助別人是愛的表現(xiàn);相信自己必須一直幫助別人則是在祈求愛。
口袋裝著剛買的手機,在公車上生怕被盜,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查看手機是否還在。這一舉動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終手機被偷走。就因為害怕發(fā)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在那,就越容易犯錯誤。這就是墨菲定理。
急性的風險因素包括遭遇事故、目睹暴力事件等;慢性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不良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地位低下,例如父母本身有心理問題,長期處于暴力環(huán)境,被父母惡劣對待,糟糕的離婚等等。
孩童時代的特殊經歷,好比長得太高、太矮、太胖或太瘦,經常被嘲笑,也造成日后容易過度激怒的人格傾向。瘦小的小孩子經常要證明他縱然瘦小卻是強壯的,拿破侖就是個例子。
完形(Gestalt)理論將這些未解決的問題、未滿足的需求,稱之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business)。人們會自然地追求滿足原先未得到滿足的需求,當未得到滿足的需求在當時的情景中無法滿足時,人們會將它帶到日后的生活中。
很多人在無謂受苦,因為他們沒有找到痛苦的意義。找到了意義,我們承受過的或正在承受的痛苦才有價值。如何才能配得上自己的痛苦?或者說自己的痛苦如何才沒有白受?
羞恥感和內疚情緒的最大區(qū)別是:羞恥感在說“我是壞的或者我不夠好”,而內疚在說“我做了錯事或者我做的還不夠好”。內疚讓我們更有動力去修正我們的行為,而羞恥感則更可能讓我們絕望。
人不僅“自造病相”,還“自造疲勞相”,“自造苦相”。一個人若善于自我分析的話,可以審視到,你的疲勞,無論是臉色的疲勞,身體的疲勞,精神的疲勞,在相當程度上是“自造疲勞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