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患者戒煙“五步走”
吸煙是精神障礙患者最常見的物質使用障礙,比例為一般群體的2-4倍。包括精神分裂癥在內的SMI患者吸煙比例尤其高,且常常為重度吸煙者;與此同時,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損害同樣格外顯著。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病人在無明顯客觀因素或充分根據的情況下,擔心發(fā)生威脅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可表現為搔首頓足、怨天尤人,有大禍將臨之感,惶惶不安、不可終日,即使多方勸解也不能消除其焦慮。
雙向情感障礙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疾病,發(fā)作之后就完全好了,不會引起大腦退化,間歇期完全可以像病前一樣生活、工作。
吸煙是精神障礙患者最常見的物質使用障礙,比例為一般群體的2-4倍。包括精神分裂癥在內的SMI患者吸煙比例尤其高,且常常為重度吸煙者;與此同時,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損害同樣格外顯著。
多種危險因素影響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的發(fā)生,包括遺傳、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此外,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危險因素較多,可能也是導致糖尿病發(fā)生率升高的原因。嚴重精神疾病本身或抗精神病藥物也有一定的影響。
心境障礙、焦慮障礙和物質依賴相關障礙,而可能存在意識喪失、行為失控的重性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僅占總患病人數的1%左右。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都不是我們想象中那種披頭散發(fā)、手舞足蹈、危險恐怖的樣子。
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一般首發(fā)于青少年晚期及成年早期,傾向于反復發(fā)作與緩解;而陰性癥狀和認知損害傾向于慢性存在,并與精神分裂癥對社會功能的長期影響相關。
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健康對照個體的T2DM患病率分別為9.5%或10.75%(為合并發(fā)生率,共納入8項研究,對照組人數為15029)。所有研究的合并RR值為1.82。
混濁狀態(tài)。患者情感遲鈍,言語減少、行動緩慢,聯想困難,常有定向障礙;吐詞含糊,或有持續(xù)言語。如果進一步發(fā)展,可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tài)。
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發(fā)作:可以表現為精神病性癥狀的內容與抑郁心境相協調的,也就是,妄想內容與心境相一致的妄想,如無價值妄想、災難妄想等;妄想內容與心境不一致的,如被害妄想和自我援引妄想等。
與一般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患者共病睡眠障礙的比例顯著更高。其機制尚不清楚,但證據顯示,患者的睡眠穩(wěn)態(tài)及晝夜節(jié)律均存在紊亂。
焦慮情緒的具體表現包括:思緒紛亂、不能控制思想、注意力分散、思考困難、缺少客觀性等,還存在認知歪曲,甚至于導致恐懼感;焦慮會讓人變得急躁、不耐煩、神經緊張、恐懼、容易激動;還可能會出現緊張性呆滯,想要逃跑或回避,語言不流利,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