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練功夫,都喜歡兼收并蓄,凡是他接觸到的功夫,都去學來,以多為能。特別是個別武術教師,以為自己既懂外家拳,又會太極拳、八卦掌……貨色齊備,如百貨公司一般,可以滿足各種各樣的愛好者。這本來也不足為怪。但此風流行起來,這個別提倡太極拳的人也無定見,受其感染,主張練太極拳也兼練其他功夫了。若你自己愿意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旁人自然不便反對,如用這種觀點來提倡太極拳,則有使太極拳越來越走向末路的危險。是本欲愛之,實反害之也。
工廠里生產某種產品,都非講求質量第一不可,一旦出了次品、廢品,就一害國家,二害白己、三害群眾。武術又怎能不講求質量的精良而只求數量的眾多呢?須知多必然妨礙精,終身專練一藝,都未必能達到高超的境界,不專一又如何能提高質量呢?
從鍛煉身體方面說,各種拳術有各自不同的鍛煉效果。但從拳術本身的內容,從技擊、從增長武術的功夫方面說,各種拳術,有的勁道相同,可以兼練,有的勁道不同,就不能兼練。而太極拳呢,和其他各派拳法大為兩樣,不僅是不同,而且還完全相反。形意拳、八勢掌與太極拳雖同為內家拳法,彼此勁道尚且不同,若說外家拳與太極拳,則勁道全然迥異。一是以剛致用,一是以柔稱能。有一些外家拳師,且是以千斤大力士自居(在重慶,過去就有千斤大力士和雙千斤大力士的)。太極拳以練到柔若無骨、丟盡一切硬力、舍己從人為目的,南轅北撤,方向各異。太極拳以松柔為法,以虛無為最高境界,一個人盡一生的精力,尚且不容易松柔到家而練成太極拳高手,又怎能既是外家拳專家,又是太極拳專家呢?
看到刊物上介紹的很多拳師,都是精通內外各家拳術的時候,有識之士,是只覺好笑的。
李雅軒老師主張?zhí)珮O拳不能與其他拳法兼練,這實在是很有見地的金石之言。真正有志太極拳、酷愛太極拳者,應極力保持太極學的純潔性,精研拳理,勤學苦練,努力提高其質量,這才是在真正提倡太極拳,愛護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艱深繁難的功夫,所謂“功夫吃工夫”,要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嚴肅認真地去鉆研,才能有所得。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更易于普及,有關部門編了“簡化太極拳”,這就夠了。可個別人總喜歡在縮短套路上用心,將太極拳套路越縮越短,以為這就越好。即使編者志在普及,用心良苦,無奈運動過少,就不能達到將身體練柔軟的目的,與太極拳訣的作用不相適應了。而且編來編去,編去編來,還是在外形上著眼、套路越來越多,不過使后學者眼花繚亂、陡增煩擾而己,對提高太極拳的質量,有什么關系呢?這決不是我們所應努力的方向。
看來,今后在普及的基礎上,如何提高太極拳質量這樣的重要問題還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