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去世前,F(xiàn)DA發(fā)布的漸凍癥治療藥物開發(fā)指南
摘要:漸凍癥,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腦運動皮層,腦干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導致自主運動的喪失以及吞咽、說話和呼吸困難。
2018年3月14日,與漸凍癥抗爭了55年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恰恰在巨星隕落的前一個月,F(xiàn)DA發(fā)布了漸凍癥治療藥物開發(fā)指南草案《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DevelopingDrugsforTreatment》。筆者將指南中的臨床研究的一般考慮、有效性試驗考慮和其他考慮三個部分,分別匯總為三個表格,希望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展現(xiàn)給讀者,以供參考。
前言
漸凍癥,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腦運動皮層,腦干和
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導致自主運動的喪失以及吞咽、說話和呼吸困難。ALS表現(xiàn)為身體不同部位虛弱和肌肉萎縮,約75%的患者出現(xiàn)四肢無力,約25%的患者吞咽困難和/或說話困難(延髓發(fā)作型ALS)。發(fā)病原因未知,在少數(shù)患者中,ALS具有明確的家族
遺傳模式,并與已基因缺陷有關。ALS的診斷是于其特征性臨床癥狀和體征,并排除其他診斷結果的可能。ALS也被認為是一種多系統(tǒng)神經退行性疾病,除了肌肉無力之外,還可能包括認知和行為的改變。
但ALS的治療藥物十分有限:
1994年,F(xiàn)DA批準了第一個ALS治療藥物利魯唑(Riluzole),該藥作為ALS的唯一用藥長達20多年。
2017年5月,F(xiàn)DA批準使用依達拉奉(Radicava),擁有了首個可以替代利魯唑的藥物,終于使得ALS患者獲得了新的治療選擇。
2018年3月,我國石藥集團的丁苯酞由于在ALS動物模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治療作用,獲得FDA頒發(fā)的治療ALS孤兒藥資格認定。但仍需開展臨床研究以獲批準上市。
盡管ALS治療藥物作為孤兒藥可以獲得減免部分臨床試驗和市場獨占期等多方面的鼓勵政策,但其開發(fā)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臨床研究方面。但幸運的是,2018年2月FDA發(fā)布了ALS治療藥物開發(fā)的指南草案《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DevelopingDrugsforTreatment》,供藥物研發(fā)人員參考。
指南內容介紹
指南目的
本指南旨在協(xié)助申請人開發(fā)臨床用于治療ALS的藥物。具體而言,主要涉及目前FDA關于支持ALS治療藥物臨床開發(fā)計劃和臨床試驗設計的思考。
本指南旨在闡述神經肌肉方面(即肌肉無力及其直接后果,包括縮短生存期)的ALS治療藥物的臨床開發(fā)。
本指南旨在作為神經病學產品部、
藥品申請人、學術界和公眾之間持續(xù)討論的焦點。
本指南并未詳細闡述針對ALS其他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例如肌肉痙攣、痙攣、流涎、假性球靜脈影響等)的治療藥物開發(fā)。
本指南側重于ALS研究中特有的具體臨床藥物開發(fā)和試驗設計問題。ALS藥物開發(fā)中關注的一般問題,例如支持批準嚴重和威脅生命疾病所需有效性證據(jù)的數(shù)量或適應性研究設計的方法,則參見《ProvidingClinicalEvidenceofEffectivenessforHumanDrugandBiologicalProducts》和《IndustryAdaptiveDesignClinicalTrialsforDrugsandBiologics》指南草案。
本指南也不包含關于統(tǒng)計分析或臨床試驗設計的一般問題的討論。這些主題請分別參考ICH行業(yè)指南E9《StatisticalPrinciplesforClinicalTrials》和E10《ChoiceofControlGroupandRelatedIssuesinClinicalT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