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胰痛”當“胃痛”!
摘要:在臨床上,急性胃炎、胃痙攣所致上腹不適和疼痛很常見,注意飲食、休息幾天,甚至不吃藥也會自然好轉,百姓容易將上腹痛誤認為是一般胃炎、認為不到醫(yī)院看病、在家熬一熬腹痛就會好轉,容易造成了胰腺疾病的延誤診斷。
胰腺病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病,那如何正確判斷呢?下面為大家詳細講解!
為什么胰腺疾病容易誤診為胃???
在解剖上,胃位于上腹部正中部位,而胰腺像一片長長的樹葉,深藏于上腹部胃的后下方,由于胃和胰腺解剖位置在腹剖體表投影的位置相同,當胃或胰腺有病變時,可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上腹痛等相同的癥狀。
在功能上,胃主要作用是接納和容受攝入的食物,并對食物進行殺菌、初步消化;胰腺能分泌含有各種消化酶的胰液,通過胰管經十二指腸乳頭開口排入到十二指腸降部,食物與胰液、膽汁、腸液混合后發(fā)酵、酶解和降解成人體可吸收的營養(yǎng)成份。
胃或胰腺有病變時都會影響到營養(yǎng)吸收,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產生
腹脹、噯氣、食欲不振、消瘦等相同的癥狀。
在臨床上,急性胃炎、胃痙攣所致上腹不適和疼痛很常見,注意飲食、休息幾天,甚至不吃藥也會自然好轉,百姓容易將上腹痛誤認為是一般胃炎、認為不到醫(yī)院看病、在家熬一熬腹痛就會好轉,容易造成了胰腺疾病的延誤診斷。
突然的上腹痛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近年來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率因膽結石、高脂血癥發(fā)病率增加而增加,膽道結石、高脂血癥等疾病導致胰管或開口分泌胰液通而不暢,一旦遇到暴飲暴食或大量飲酒胰液大量分泌增加時,胰液排不出胰管,胰管壓力增高,胰液就會外溢滲透到胰腺自已的組織中去,胰液中的各種酶被激活后就會對自身的胰腺組織進行消化,導致炎性水腫、充血、出血和壞死,這就是令人談虎色變的急性胰腺炎。
任何不明原因的急性上腹痛都應該想到急性胰腺炎。急診查血液和尿液中淀粉酶升高就可做出急性胰腺炎診斷。注意上腹痛6-8小時后淀粉酶才會升高,在此時段如有條件急查腹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胰腺腫大、周圍滲出即可早期做出診斷,如無條件腹部CT檢查時,應按急性胰腺炎對待,暫停進食、補液、觀察腹痛變化和再次復查淀粉酶,以免漏診。
下列特征的急性上腹痛重點要排除急性胰腺炎:
(1)有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病史;
(2)高脂血癥、肥胖者;
(3)曾經有急性胰腺炎發(fā)作史;
(4)暴飲暴食后腹痛;
(5)大量飲酒后腹痛;
(6)突發(fā)上腹痛并持續(xù)加重;
(7)反復嘔吐、嘔吐后腹痛不緩解;
(8)小便色澤轉為深黃色;
(9)發(fā)熱,或發(fā)熱前寒戰(zhàn)。
長期反復上腹痛應考慮慢性胰腺炎和腫瘤:
慢性胰腺炎時,胰腺分泌消化酶不足,影響食物消化吸收,產生食欲減退、慢性上腹部脹不適、腹瀉等消化不良表現(xiàn),尤其在葷食和高脂飲食后更為明顯,久而久之形體消瘦、乏力和全身營養(yǎng)不良;胰腺分泌
胰島素不足,就會
血糖升高和發(fā)生糖尿病。各種胰腺腫瘤特別是胰腺癌早期通常無典型癥狀,或僅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容易被誤認為慢性胃炎。
當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藥物治療上腹部不適、疼痛癥狀反復不好轉時,應想到慢性胰腺炎可能,及時進行腹部胰腺B超、CT和磁共振檢查,如發(fā)現(xiàn)胰腺縮小、胰管擴張、結石等表現(xiàn)時可確診慢性胰腺炎,如發(fā)現(xiàn)胰腺有腫大、囊腫或占位性病變時,考慮是胰腺腫瘤,應及時進行超聲內鏡或CT引導下穿刺病理檢查、結合血液腫瘤標記物CEA、CA199等檢查確診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當不能排除慢性胰腺炎或腫瘤時,特別要注意定期反復B超、CT對胰腺部位分層薄層增強掃描、磁共振胰膽管顯影等檢查,必要時PET-CT檢查鑒別良惡性胰腺腫瘤有所幫助,千萬不能滿足于一次影響檢查結果“正常”而致胰腺惡性腫瘤的漏診。
下列特征的慢性腹痛應重點排除慢性胰腺疾病
(1)45-55歲以上中老年人;
(2)長期飲酒、吸煙、肥胖者;
(3)反復中上腹不適、疼痛,對癥治療無好轉;
(5)無法解釋的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
(6)葷食油食后上腹不適加重、腹瀉、厭油;
(7)漸漸出現(xiàn)無痛性眼晴發(fā)黃、小便發(fā)黃;
(8)體型不胖者突然血糖升高、糖尿??;
(9)新發(fā)不明原因難治性或嚴重腹瀉;
(10)新發(fā)急性胰腺炎而無明顯誘因;
(11)有胰腺腫瘤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