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痛讓你想到走路就害怕?康復科專家提供治療及預防的對策,教你不再步履蹣跚。
腳跟痛,常讓人想到走路就頭痛。它很難纏,因為日常生活很難不用腳活動,使得患部難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而且腳跟痛只是一種癥狀的表現(xiàn),造成的病因很多元,其中以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跟腱炎及跟骨滑囊炎次之。
以下康復專家教你預防及治療的對策。預防腳跟痛,從認識它開始
首先,必須了解常見的病因,以便做好預防。
1.腳底痛: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一早醒來才下床準備起身,腳底突然像是觸電了般,一陣刺痛從下竄起。勇敢踏出幾步路,癥狀會逐漸緩減,但路走太長或久坐起身,痛又來了。
這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癥狀,最常發(fā)生在靠近腳后跟處,常得踮起腳尖才能走路。
足底筋膜是腳底的一片結締組織,從腳跟延伸到五根腳趾,就像一面扇子。它的功能在維持腳內側足弓的穩(wěn)定,當我們走路或跑步時,它會像橡皮筋一樣被拉開,提供必要的扭力及彈力,也能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
但如果使用過度,長時間處于伸張的狀態(tài),或是受到強力碰撞,就有可能發(fā)炎。
好發(fā)族群包括:
需長時間站立或走動的老師、生產線作業(yè)員、肥胖或懷孕者,愛好跑步、爬山、健走的運動員,還有常走健康步道的中老年人。
2.腳跟后方痛:
跟腱炎、跟骨滑囊炎的嫌疑最大跟腱炎和跟骨滑囊炎的疼痛表現(xiàn)很類似,發(fā)生在腳跟的后方,甚至可能延伸到小腿,尤其是翹起腳尖、只留腳跟著地、或是踮腳時更明顯。
跟腱俗稱的「腳筋」,它連接著跟骨與小腿后方的肌肉,當我們走路、跑步、跳躍時,肌腱就會被肌肉拉扯。跟腱若是長期處于拉扯狀態(tài),或是遭受很大的拉力時,就有可能受傷。嚴重時會感覺到「啪」的一聲,像是腳筋突然被人打了一下,這是跟腱斷裂的癥狀。
滑囊在身體的所有關節(jié)都有,作用類似潤滑液。跟骨滑囊位于腳踝關節(jié)附近的跟腱前后處,當穿了不合腳的鞋或過度腳部運動時,就容易因過度摩擦而發(fā)炎。
如何避免?
認識了常見的病因,留意以下的注意事項,有助遠離腳跟痛。尤其是扁平足、高腳弓足及足跟肌腱過短者,是高危險群,更要小心。
避免運動過量,且應充分熱身。
避免長時間走動或跑步,尤其別在不平坦的場地跑跳。
選擇合腳、舒適、足弓有適當支撐、甚至鞋底有氣墊的鞋子。丟掉鞋底太硬、后跟太硬、或鞋底快被磨光的鞋。
減輕體重,以減輕腳部的負擔。
腳跟痛該怎么辦?
若是腳跟痛已經找上你,有些在家DIY的方法,有助改善疼痛。但若是出現(xiàn)瘀血、腫脹、肌肉無力,或是疼痛難耐,就別再撐了,盡快就醫(yī)吧。
急性疼痛期,可利用「PRICE原則」改善疼痛:
Protect: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疼痛的動作姿勢,以免再次傷害。
Rest:讓患部充分休息。
Icepacking:冰敷,有助于減輕發(fā)炎癥狀。
Compression:可使用彈性繃帶纏繞患部,適度的壓迫,可避免水腫。
Elevation:抬高患部,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
對自己好一點,買雙合腳又舒適的好鞋吧。
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腳步伸展運動。例如:前弓后箭(前腳膝蓋微彎,后腳伸直),腳跟離地,重心往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