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中醫(yī)治療規(guī)范(三)—糖尿病腎病與神經(jīng)病變
摘要:《糖尿病腎病中醫(yī)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腎病患者除了應采取優(yōu)質(zhì)低蛋白、富含維生素飲食,伴水腫和高血壓患者應嚴格限制鈉鹽攝入,還可辨證選擇中醫(yī)藥膳,以平衡陰陽,調(diào)理臟腑,扶正祛邪,如腎陽虛者宜常食韭菜、狗肉、羊骨、蝦、肉桂等食物
糖尿病腎臟疾病的防治
《糖尿病腎病中醫(yī)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腎病患者除了應采取優(yōu)質(zhì)低蛋白、富含維生素飲食,伴水腫和高血壓患者應嚴格限制鈉鹽攝入,還可辨證選擇中醫(yī)藥膳,以平衡陰陽,調(diào)理臟腑,扶正祛邪,如腎陽虛者宜常食韭菜、狗肉、羊骨、蝦、肉桂等食物;腎陰虛者宜食枸杞子、桑椹子、龜肉、木耳、銀耳等食物;脾虛者宜食白扁豆、薏苡仁、山藥、蓮子等;膀胱濕熱者宜食馬齒莧、魚腥草、綠豆、赤小豆等;脾腎兩虛可選用黃芪山藥粥(黃芪、山藥);水腫可選用薏苡仁粥(薏苡仁、粳米)或黃芪冬瓜湯(黃芪、冬瓜)。該指南對于中成藥的使用建議是,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的患者可選
生脈飲,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者可選附子理中丸,腎陽不足致水腫、腰膝酸重等癥狀者可選濟生腎氣丸。
《糖尿病腎臟疾病中醫(yī)診療標準》對食療的建議與《糖尿病腎病中醫(yī)防治指南》基本相同,不過對于水腫的食療推薦增加了千金鯉魚湯:活鯉魚1尾,砂仁5g。收拾好鯉魚后,將砂仁,亦可加用生姜、蔥白少許,放于魚腹中,不宜加鹽,采用清蒸,熟后食肉喝鮮湯,亦可作為每日之副食,可健脾消腫。該標準對于中成藥的建議是,肺腎兩虛者(伴久咳虛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軟、
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痿早泄等癥)宜選擇金水寶膠囊;腎陰虧損者(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癥)可選用
六味地黃丸(濃縮丸),但感冒者或脾虛、氣滯、食少納呆者慎服;陰虛火旺者(伴潮熱盜汗、耳鳴遺精、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癥)宜選知柏地黃丸(濃縮丸),感冒者或脾虛便溏、氣滯中滿者同樣不宜使用;血瘀明顯者(患者常見面色青暗、舌色紫暗,舌下可見靜脈迂曲或瘀點瘀斑)建議使用復方
丹參滴丸;濕熱證者(患者可見水腫、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黃膩)選擇
黃葵膠囊。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防治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中醫(yī)防治指南》將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分為麻木為主期、疼痛為主期、肌肉萎縮為主期、與糖尿病足并存期四個階段,并指出無論是以虛為主或本虛標實,血瘀均貫穿始終。該指南建議氣虛血瘀者宜常食黃豆、扁豆、雞肉、泥鰍、香菇、絞股藍,也可選用食療方參苓山藥二米粥(黨參、茯苓、山藥、粟米、大米);氣虛血瘀夾濕者宜食薏苡仁;肝腎虧虛者宜常食瘦豬肉、鴨肉、龜肉、荸薺,肝腎虧虛、肌肉萎縮者還可選用牛髓二山排骨湯(牛骨髓、山茱萸、山藥、豬排骨)或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生姜、羊肉);陽虛血瘀者宜常食牛肉、鱔魚、韭菜、芫荽、蜂膠,亦可選用食療方姜附燉狗肉湯(熟附片、生姜、狗肉);痰瘀互結(jié)者宜常食銀耳、木耳、洋蔥、花椰菜、海藻、海帶、紫菜、蘿卜、金橘;陰虛血瘀者可選用黃杞燉鱉湯(黃芪、枸杞子、鱉肉)。
該指南建議麻痛明顯者配合按摩治療,上肢麻痛為主者可拿肩井肌、揉捏臂脯、手三里、合谷部肌筋,點肩鶻、曲池等穴,搓揉肩肌來回數(shù)遍,下肢麻痛為主者可拿陰廉、承山、昆侖肌筋,揉捏伏兔、承扶、殷門部肌筋,點腰陽關、環(huán)跳、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三陰交、涌泉等穴,搓揉腓腸肌數(shù)十遍,手勁剛?cè)嵯酀?,以深透為度。該指南還給出了一個藥物外治的方子——糖痛外洗方:透骨草、桂枝、川椒、艾葉、木瓜、蘇木、紅花、赤芍、白芷、川芎、川烏、草烏、生麻黃。搪瓷盆中加水5000ml浸泡100~200分鐘,文火煮沸后,再煮30分鐘,離火后先熏手足,待藥液溫度降至38~42℃時,再將手足入藥液中浸泡30分鐘。
上個月剛剛發(fā)布的《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中醫(yī)臨床診療指南(2016年版)》則強烈推薦氣虛血瘀或痰瘀阻絡的患者艾灸太溪、三陰交、足三里、合谷、曲池、涌泉、承山、委中、太沖、行間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