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精彩解答
胰島素注射部位出現(xiàn)脂肪性萎縮被認為是一種免疫復合物介導的炎癥損壞。當臨床上廣泛使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后,注射局部的脂肪性萎縮已經(jīng)非常少見,但仍有0.1-3%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xiàn)此類不良反應。
對于胰島素所致的皮下脂肪性萎縮的治療較為困難,目前報道的常見治療方法如下:
更換注射部位:定期更換注射部位可以有效減少胰島素制劑引起的皮下脂肪萎縮,但無法完全避免[1];
更換注射裝置: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對出現(xiàn)皮下脂肪萎縮的1型糖尿病患者改用特殊的噴射注射裝置(jet-injectiondevice)后,原有萎縮部位的炎癥反應減少,身體其他部位未出現(xiàn)新的萎縮[2];
胰島素制劑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有學者提出[3],對于胰島素所致脂肪性萎縮的患者,給予門冬胰島素聯(lián)合倍他米松治療后,皮下脂肪萎縮的面積沒有進一步的增加,萎縮得到控制。但患者的胰島素用量增加,血糖不易控制;
經(jīng)胰島素泵皮下持續(xù)注射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研究有認為胰島素泵皮下持續(xù)小劑量給藥,縮短了胰島素在皮下脂肪的暴露時間,減少了脂肪萎縮。雖然胰島素泵存在著諸如缺少更換注射部位、輸注導管具有致過敏可能,以及胰島素具有合成代謝和促脂質生成效應等缺點,但仍是目前較為認可的、具有治療價值的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