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島素過多會成癮?
摘要:胰島素欄目綜合 很多人擔心,打了胰島素就會終生“上癮”,其實這種擔憂是多余的。一般當患者身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顯著不足或者嚴重缺陷,糖代謝便不能正常調控。胰島素不是導致“上癮”的物質,而是脫離了它,生命將無法正常運行。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長期打胰島素。除1型糖尿病以外的糖尿病患者,需不需要終身打胰島素,這要依據患者本身的病情來分析。
著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曾經告訴我們: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進行短時間的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讓病情緩解,并在一段時間內不需要任何藥物(僅靠運動和飲食控制)就能維持血糖正常的成功治療的科學論證。要強調的是,糖尿病患者長期打胰島素并不是“上癮”的表現(xiàn),也不會出現(xiàn)“上癮”的情況,打胰島素的目的只是為了降低血糖,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
胰島素究竟注射哪個位置比較好
糖尿病-注射胰島素
吸收速度: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一般來說,糖尿病人會優(yōu)先選擇腹部作為注射部位。不僅因為腹部吸收比較快,還因為腹部皮下脂肪較厚,分布均勻,不太容易注射到肌肉層,而且腹部吸收胰島素的速度均勻,效果好。
而常說的上臂注射部位,主要是指上臂外側1/4處,雖然吸收速度快,但皮下組織薄,容易注射到肌肉層。
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相似,都比較慢。其中,大腿前、外側注射不太適合身材瘦削的
糖友,而臀部皮下組織厚,注射臀部可以較好地控制空腹血糖。
最佳注射部位要看血糖和胰島素類型
血糖較高的糖尿病人,特別是血糖值超過11.1mmol/L者,應該選擇吸收快的部位進行注射,如腹部。此外,腹部注射還適合短效胰島素和中、短胰島素搭配的糖友。
而長效胰島素一般沒有部位限制,為了區(qū)分短效胰島素常用部位(腹部),可以注射于臀部。此外,臀部注射適合中、長效胰島素,特別是注射中效胰島素的糖友希望作用時間久一些,也可以注射臀部。
專家提醒,人體皮膚先是表皮,到真皮,再到皮下組織,然后是肌肉,而胰島素需要注射至皮下層。肌肉層血管豐富,胰島素吸收過快,容易造成低血糖,所以手臂、大腿這兩個容易注射到肌肉的部位,最好選用超細超短型針頭。
注射胰島素要注意換個位置
注射不當,易致脂肪增生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知道打胰島素后有時會發(fā)生低血糖,容易增加體重,但很少有人知道打胰島素之后還會導致脂肪增生。“如果患者常在一個部位注射胰島素,很容易導致皮下脂肪增生。”焦鵬表示,可由于在增生處打針不太疼,所以很多患者還是喜歡在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
“注射胰島素是將其注射到皮下,在脂肪組織里面形成一個儲槽,先存在那兒,然后一點點釋放,釋放到血液里控制血糖。”焦鵬介紹,如果出現(xiàn)增生,人對胰島素的吸收變差,胰島素不能夠及時地被吸收,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注射胰島素應選好部位
胰島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側、腹部、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處。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組織有利于胰島素吸收,神經末梢分布較少,注射不舒適感也相對較少,其中腹部是胰島素注射優(yōu)先選擇的部位。焦鵬稱,因為胰島素反復在同一部位注射,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層增生而產生硬結和脂肪肉瘤,導致吸收率降低,所以要經常輪換注射部位。
此外,在注射時間上,焦鵬建議,短效胰島素需在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不需提前注射,但注射后必須馬上進食,避免低血糖;中長效胰島素可保持夜間血糖平穩(wěn),避免黎明前高血糖,應在睡前注射。
在注射技巧上,焦鵬提醒廣大患者,若使用8毫米的針頭,必須將皮膚捏起,且不能過早地松開皮褶,否則可能誤注入肌肉組織;注射時針頭需呈45°角快速進針,緩慢注射藥物,然后拔出。如果使用的是5毫米的針頭,則應垂直進針,不用捏皮。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lián)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