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yī)學家們對血糖影響胃腸道排空極為關注。研究發(fā)現,高血糖可減慢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因為明顯的高血糖可抑制正常人消化期間移行性復合運動,降低胃竇部收縮幅度及頻率,還可影響胃電的起波點,使胃電節(jié)律紊亂。
當血糖高于230時較為明顯,而在140~175之間時則對胃電節(jié)律不影響。66%的糖尿病患者有自主神經病變,有明顯的迷走神經結構異常,如神經軸突脫髓鞘樣改變、軸索萎縮、神經傳導速度下降等,導致胃液分泌減少或反應遲鈍,排空延遲,張力下降或無力,因而發(fā)生胃軟癱,致使固體食物排入十二指腸困難,同時也造成腸蠕動緩慢,導致便秘。
在糖尿病人群中,老年人占大多數。老年人本身由于神經、心理因素,植物神經受抑制,排便反射遲鈍,膈肌、提肛肌、腹壁平滑肌群收縮力與消化腺分泌減少,糞便不如成年人柔軟;牙齒又不好,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少;多病,吃藥繁多;活動少。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排便困難。再加上糖尿病所致的胃腸動力和分泌的障礙,自主神經障礙,更易出現和加重便秘的程度。一旦合并了便秘,不會出現很多疼痛癥狀,影響生活質量,而且會發(fā)生許多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合并心腦血管病時,用勁排便可引起腦血管破裂,心臟猝死,腸破裂穿孔,等等,往往果嚴重。因此,對糖尿病人要倍加關注便秘的問題。
把重點放在用藥治療便秘上,不如把重點放在防治便秘上。提倡綜合措施,防止亂用瀉藥,以免因長期服用通便藥,出現依賴性,有些人甚至可發(fā)生黑便病。
首先,病人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腸蠕動。其次,要.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不要看書報,要精神放松,張口呼吸。第三,合理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飲食,多飲水。第四,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運動,提高排便能力。第五,根據個體差異,合理選用不同種類的藥物,如潤滑性、剌激性、容積性、滲透性、鈣離子拮抗劑、5-HT4激動劑等。第六,辨證選用中藥,如四磨湯、六味安消、麻仁潤腸、復方蘆薈等。第七,便秘病人常常缺乏雙歧桿菌,可適當補充,不僅可調節(jié)腸道菌群,而且可以促進腸道平滑肌收縮,有利排便。
值得強調的是,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療效果也越好。
專家溫馨建議: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知識的普及,目前糖尿病基本上是可防、可控的。但是,我們面臨的威脅是糖尿病并發(fā)癥的侵害。不同的人群應該選擇不同的降糖方法,比如服藥、注射胰島素等等。在飲食方面,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不少于40克),提倡食用綠葉蔬菜、豆類、塊根類、粗糧、含糖低的水果。低鹽、少油。生活習慣上戒煙限酒。增加運動。我們可以補充一定量的營養(yǎng)素如抗氧化劑、蜂膠、靈芝孢子粉、B族維生素、鎂、鋅、泛酸來協助降糖,會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