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自信的人,他們內心也很清楚自己不夠自信,有些自卑,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對,對未來也總是充滿擔憂,常常為此痛苦。也多方努力,但卻鮮有效果,很多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會讓他們積攢很久的自信與內在力量“土崩瓦解”。
自卑感為何讓人感到痛苦
一是有自卑感的人經(jīng)常會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這種低自我評價有時會帶來一些特殊的情緒體驗,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這些情緒讓人感到痛苦、絕望;
二是內心自卑的人非常敏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自卑,也難以接受這種自卑感,于是努力要除掉但都沒除掉,這又加深了自卑者的無助和絕望。
其實,人人都有自卑。
自卑的人容易覺得只有自己是自卑的、是不好,即使他有時候看到別人更不好,也依然會覺得別人在其他方面會比自己強。一個覺得自己丑、不被人喜歡的人,即使別人說她比某某漂亮,她內心一方面想相信,一方面又覺得某某性格比自己更好,肯定比自己更招人喜歡,內心依然感到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人人都有自卑,一切人在開始生活時候,都具有自卑感,因為兒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賴成年人。兒童與那些所依賴的強壯的成年人相比感到極其無能。這種虛弱、無能、自卑的情感激起兒童追求力量的強烈愿望,從而克服自卑感。
但是否人人都為自卑而負累呢?顯然不是。
自卑是件壞事情嗎?
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是。
阿德勒對此矢口否認。自卑感對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所以,內心有自卑并不是懦弱或者異常的現(xiàn)象。實際上,自卑是人能夠奮進、能獲取成功的主要動力之一。一個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動他去完成某些事業(yè)。在某人獲得一項成就時候就能體驗到一種短暫的成功感,但是與別人獲得的成就相比較,又使他產(chǎn)生自卑感,這樣就又激起他去爭取更大的成就,由此反復有無止境。
自卑本是中性概念,你界定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賦予它什么,它就會帶給你什么。如你界定它是不好的,是需要消除的敵人,它帶給你的是內心戰(zhàn)爭。你若界定它是改變自己的動力,是促進你自我實現(xiàn)的驅力,它帶給你的就是力量、是成長。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自卑,不妨問問自己:自卑給你帶來了什么正效應?或許因為相貌的自卑,你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和品位;因為家境的自卑,你拼命努力工作,比他人更有一份進取心;因為性格而自卑,你不斷完善自己,對待他人也比較謙和……
為何越除掉自卑,越感到自卑、悲觀?
盡管自卑感對所有積極的成長起著一種激勵作用,但一個人也能被自卑感弄得心灰意冷,以至達到萬念俱滅,百事皆休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自卑感是一種阻礙因素而不是以一種激勵因素對積極的現(xiàn)實發(fā)揮作用的。這樣的人被認為存有自卑情結。
自卑的人通常努力去消除自卑,而消除自卑的方式就是“比較”。但自卑的人,會習慣性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總是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長此以往,就會產(chǎn)生一種悲觀厭世的情緒。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所以容易對生活失去希望,嚴重自卑的人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這種自卑狀態(tài)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自卑的本質是對自我不認同。自卑的你“總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對”說明你是自我否認,不能善待自己的人。自卑的另一面是自負,是要求自己非常完美而不允許自己有一點不夠完美的地方。很多時候看似是你的自卑在折磨你,其實是你追求完美的自負在審判你、挑剔你、批評你。因為心中有個太強大的完美自我,才會時刻不饒恕自己有不好、有不對!而人們往往會不自覺掉進自己所設的陷阱。
自卑僅是一種感覺,即便它是一種低劣的不好感覺,但它確實是真實存在。如果不去尋找引發(fā)自卑感的源頭,然后面對(解決)源頭問題,單純去消除不好的感覺,是本末倒置,難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