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能濁以靜之徐清,能安以動之徐生。”其意是能在動蕩中漸漸安靜下來,思想像水一樣慢慢得到澄清,然后在安定中慢慢變動起來?!?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m.xataih.com/zypd/869690.html' target='_blank'>太極拳論》提出練太極拳要“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里的神明就是人們練太極拳時進入老子所說“能濁以靜之徐清,能安以動之徐生”的“靜通神明”的至高境界。
“靜通神明”,意指只有通過靜才能使人們的思想像水一樣得到澄清,進入空明澄澈、物我倆忘的境地。練習太極拳是以求松、靜為目的,動中求靜、靜中生動,不斷地從靜到動,從動到靜的過程。心靜則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這種享受能改變人的心態(tài),改變人的追求,更能促進人的靈魂健康。“六根難凈、七情六欲難斷”,練習太極靜功,比學習太極拳架要困難得多,因為拳架老師能教,學生能學,而靜則要求個人自己去悟。但要悟到萬念放下,一念不生,心如止水,是十分困難的。練太極拳使心靜下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仁者靜”(《論語》)
人要有慈悲心,要多發(fā)善念,多做善事、因為它能凈化人的心靈,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從根本上為靜心創(chuàng)造條件。
2.放松
從人的生理來講,除精神的因素以外,呼吸的快慢,身體的緊張,都能使人難以入靜,通過太極拳的修煉,可以使人身體完全放松下來,而呼吸和意識經過調節(jié),則能達到息停念住(道教認為無息是真息,無念是真念)這時就會進人物我倆忘,全身透空的境界。
3.放慢、放長
人的呼與吸之間,有一個停頓,念與念之間也有一個間隙,只是不練靜功的人感覺不到而已。練靜功就是要把這個停頓和間隙放長,這樣就能感受到物我倆忘。太極拳修煉時身體在意識的引導下,向各方無盡的放長,人就像變成氣體與宇宙合成一體,這也是全身透空的境界。
練太極拳要找到上面的感覺,關鍵一是慢字。練拳的速度慢不下來的根源還是心火降不下來,還是心浮氣躁。練拳時就不能有別的想法,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向松、靜的極致去想,去練。太極拳每一個動作剛完成的時候,無論是呼吸或是動作都不可能做到極致,這時候如果馬上就接下面動作,就不可能把呼吸練得細、深、勻、慢、長、以至無息,也不可能找到呼與吸之間的停頓,更談不上延長,而身體也不可能放松到極致,思想也不能澄清下來,也不可能感受到念與念之間的無念。
4.講究節(jié)奏、速緩、抑揚頓挫
練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意念和呼吸,要像寺院的鐘聲一樣,講究節(jié)奏、速緩、抑揚頓挫,要傳導得很遠很遠,每一鐘聲都要傳得似有似無時,再敲下一聲,這樣的鐘聲能靜人心靈,增人善念。練太極拳每一個動作定式后要注意無窮遠的放長、放深意念和呼吸(做到松極、靜極),直至出現(xiàn)氣停念住(濁以靜之徐清),這時要盡可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這就是太極拳譜講的勁斷意不斷,意斷神不斷),然后再緩緩地過渡到下一個動作(安以動之徐生),這樣練太極拳就能做到動中有靜與靜中有動。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把每一個動作分成許多分動作(心愈靜,動作分得就愈細),就能更好地保持住靜的心態(tài)。練太極拳是一步一太極,一式一太極,而連接它們的是無極。如果能盡可能延長無極的時間,練太極拳就能進入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此時練拳就像人走路一樣,不用任何意念去控制身體的動作,做到太極拳真義指出的忘物自然(隨心所欲),無形無象(忘其有己)。
補氣,滋腎,益精,用于氣陰虧虛、腎精不定所致的頭暈、心悸、目眩、耳鳴、健忘、失眠、疲乏無力;更年期綜合癥,病后體虛見證書證候者。
健客價: ¥55增強免疫力、抗氧化。
健客價: ¥112去口臭、潤腸通便。
健客價: ¥1160減少皮脂腺分泌。
健客價: ¥1668全日康J18B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利用中頻脈沖電刺激理論,最新研制而成的家庭型治療儀,其綜合了國內多位專家,教授多年臨床經驗,是在J18A型治療儀基礎上,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要求研制的新機型。
健客價: ¥794本品不能代替藥品。
健客價: ¥330補充兒童生長所需營養(yǎng)。
健客價: ¥89補充寶寶所需要的維生素A和D。
健客價: ¥89補充兒童維生素和鋅。
健客價: ¥89補充兒童營養(yǎng)。
健客價: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