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就是這么怪,每每上一個臺階,總存在許多疑惑。《太極拳論》講的東西,均是指太極拳高級狀態(tài),然而言道不言術,不告訴人們具體法門。
許多練太極拳多年的人,延續(xù)著某門某派的練法,往往強調(diào)其特殊性與所謂“秘傳”,不愿公示于人,似乎怕丟了自家的本錢?事實上,沒有相當悟性與實踐經(jīng)驗,是不可能理解太極拳高級狀態(tài)的,當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這種狀態(tài)。
有許多太極拳書籍,專門重點介紹套路和一些推手原則,摘錄一些先人的拳論,草草了事,使看書的人云里霧里。
本人結識許多內(nèi)家高手,其功夫狀態(tài)相當純正,內(nèi)勁十分充沛,往往也不一定能說出個究竟,這里一般并不存在不愿意說之理。另外,真正得道的高人不稀罕什么錢財,只要你是個可造和有德之才,他們會全悉相授,只怕是你自己理解不了做不到身上罷了。這就是咱中國文化中自然蘊含著的東西。
回到剛才的主題:圈與中定。太極拳之圈在楊家第三代楊澄甫傳拳時有說明:無處不是圈時,似水難進,似針難插。當然,我們不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因為這只是針對武人的反應能力與太極拳自然狀態(tài)而言的。有事實記載,楊露禪晚年離開北京時,全佑戀戀不舍,楊說“圈內(nèi)打人圈外推人”,已沒有可授之技了。然而,這是怎么回事呢?
從實踐體悟中可以慢慢理解它。圈是怎么來的?當然中心是由腰脊定軸旋轉(zhuǎn)來的,手圈、肘圈、肩圈、胯圈、腰圈、膝圈、腳圈等都是由腰脊帶動而得,而不是強調(diào)獨立地各自為陣地自轉(zhuǎn),而是強調(diào)對腰脊的公轉(zhuǎn)。
與人對招,引人入圈,空以待敵,隨即以內(nèi)有整勁之圈干擾他的運動規(guī)律,制之或打之不難,實為順手至極。人若不入圈,在圈外推挪,隨勁引空,自有周旋,彼傷不了我身。圈圈連環(huán),可大可小,小到腰脊自轉(zhuǎn)一般大小或更小而視之無形,也可大到手腳外弧之大小而視之較大,若意道放遠,與外界融融則意圈大到無外。
腰脊之定為虛定,不僵不死,故有中定狀態(tài)。人體內(nèi)中空通與地相接,勁自綿綿不絕。然而,如何才不死?緣起虛騰,百會領身頂頭懸,腿腳空松始有中。此定,建立在人體虛落處處均衡基礎上,建立在神意空靈動靜為一基礎上。此靜是騰挪之靜,即有預動未動之勢而不顯形的狀態(tài),故能向四面八方處處轉(zhuǎn)化。凡入此虛定,骨間架整體作業(yè),微微顫動(極微小的旋轉(zhuǎn))便能引化放勁。神玄之態(tài),唯有自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