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稱七月節(jié)),時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此后,天高氣爽,氣溫會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雖然說立秋會涼快一些,但是人們還是不要對“立秋”盲目樂觀。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禾谷成熟之時,天氣炎熱”。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區(qū)會處于炎熱之中,一直持續(xù)到九月中下旬,天氣才會真的涼爽,所以,大家不要忘了有時后面還有“秋老虎”。
但是雖然時至立秋,但現(xiàn)在仍處于二伏之中,還沒有進入最熱的三伏。此時還是應該以防暑和除濕為主,別著急“貼秋膘”!
1、立秋過后還應該以養(yǎng)護脾胃為主
大前天8月8日“立秋”已過,雖然立秋意思著秋天的開始,但是氣溫上還沒有進入秋天,最嚴熱的三伏還沒到,此后桑拿天、雷雨天氣依舊很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濕,養(yǎng)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
中醫(yī)認為,苦味飲食是夏秋季節(jié)最好的補品。即能很好地消暑清熱、祛溫除燥,又可以養(yǎng)護心肺。
2、推薦大家的三大苦味飲食
(1)苦味蔬菜
如苦瓜、芹菜、萵苣、蘿卜櫻等,苦味蔬菜是人們的味蕾可以接受的,不算太苦。它們生物堿的含量不是太多,因此,性味也較平和,經(jīng)常食用也不會引起不適。
苦瓜算是其中較苦的一種,但其功效卓著,可以益腎利尿、清熱解毒,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的作用,其中提取的一種叫“奎寧精”的物質,還可以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大人孩子吃了都有益。
?。?)苦味野菜
苦味野菜是自然界中野生的,有著非常純凈的品質,如蒲公英、馬齒莧、苦菜、厥菜、折耳根等。夏秋之際能吃到的野菜有車前草、苦菊、黃秋葵、莧菜、薄荷菜等。這些野菜不僅能食用,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比如車前草,性寒,有清熱、利尿、明目、祛痰、抗抑郁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黃秋葵有清熱解毒、潤燥滑腸;薄荷清涼、疏風散熱,清咽利喉的作用。
?。?)苦味茶飲
咖啡、可可、茶是世界公認的三大無酒精飲料,都屬苦味飲品。
茶里的茶多酚是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劑,保健作用很強。茶有溫涼之分,一般在夏秋之交,主張喝綠茶。綠茶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特別適合立秋之后的長夏消暑。
咖啡的苦味主要來自于咖啡因,它有提神醒腦作用,特別適合夏日炎炎、無精打采的狀況??煽墒且环N類似咖啡的苦味飲品,其中的可可堿可以幫助消除睡意、有強腎利尿作用。
3、不要盲目貼秋瞟!
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便是要多吃一些可以御寒的食物,比如:吃各種燉肉,主要是起到補膘的作用,旨在增加對氣溫降低的抵抗力。但是“貼秋膘”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貼的。那么,哪些人不能貼呢?脾虛的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胃火旺盛:平素愛吃辛辣、油膩之品的親,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老年人及兒童: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可以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老話兒說,如果在立秋這天沒有下雨的話,那么立秋之后的24天同樣也會很熱,因此便有了“24個秋老虎”之說。“秋老虎”一過,真正的秋季也就來了。但是在這段時間內,人們還是要注意防暑降溫,多補充水分,多吃“涼”的食物,不要忽視“秋老虎”的余威。
4、人體藏有“降火穴”!
(1)清心熱穴
小海:屈肘,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曲澤:位于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清肺熱穴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shù)?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清腸胃熱穴
曲池:人體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合谷:即“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
內庭:足背第2、第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清肝膽熱穴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沖穴:在行間上二寸的凹陷中。(它能在怒發(fā)沖關時瀉火入眠;也能在頭暈腦脹時降壓氣爽;在有氣無力時補足血氣;能在月經(jīng)不調時調理周到。)
行間穴:第一、二腳趾縫紋端。(該穴最善治頭面之火,例如目赤腫疼、面熱鼻血、心里煩熱、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故稱“瀉行間火而熱自清”。)
?。?)清三焦熱穴
外關: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支溝:位于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清熱解毒穴
耳尖、八邪、八風(此三穴還可用三棱針點刺放血,血腥但有效)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養(yǎng)血安神片(立效):滋陰養(yǎng)血,寧心安神。用于陰虛血少,頭眩心悸,失眠健忘。 舒肝健胃丸(立效):疏肝開郁,導滯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脹痛,胸脅滿悶,嘔吐吞酸,腹脹便秘。 蛤蚧大補膠囊(白云山):補血益氣,健脾暖胃,祛風濕,壯筋骨。用于男女體弱,頭暈目眩,食欲不振,腰酸骨痛。
健客價: ¥29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20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37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煩。
健客價: ¥7蚊咬止癢、提神醒腦、消暑清涼、舟車勞頓、清潔肌膚,為居家旅行、上課開會以及救急應急之用
健客價: ¥26.5傷風感冒,肚痛屙嘔,蚊咬止癢,消化不良,湯火灼傷,牙痛頭痛,消暑提神,驅風救急,舟車 暈浪,消毒止炎,小兒肚痛。
健客價: ¥13消暑降火。
健客價: ¥9清熱解毒。用于小兒痱毒,暑熱口渴。
健客價: ¥6.8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要用于爛喉丹痧、咽喉腫痛、喉風喉癰、單雙乳 蛾、小兒熱癤、癰瘍疔瘡、乳癰發(fā)背、無名腫毒等。
健客價: ¥18清熱通便,散風止痛。用于內熱火盛引起的頭暈腦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痛耳鳴,暴發(fā)火眼,大便干燥,小便色黃。
健客價: ¥6.5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 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咽喉疼痛。
健客價: ¥5清熱解毒。用于小兒痱毒,暑熱口渴。
健客價: ¥5.25利濕消積,驅蟲助食,健脾益氣。用于小兒疳積,暑熱腹瀉,納呆自汗,煩躁失眠。
健客價: ¥23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用于多種出血癥及產后血暈。
健客價: ¥15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客價: ¥7.9消食導滯,祛痰通便。用于脾胃不和、痰食阻滯所致的積滯,癥見停食停乳、腹脹便秘、痰盛喘咳。
健客價: ¥19.8調理脾胃,促進飲食。用于厭食,消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68健脾導滯,化積除疳。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疳積,癥見面黃肌瘦、腹脹腹痛、厭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調。
健客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