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養(yǎng)生】藏在身上的健康開關
摘要:當人們情緒緊張,飲酒過量,身體不適時常易嘔吐。遇到這種情況,身體前面心窩至肚臍這處,有上脘,中脘,下脘穴。不舒服時,可灸此處,就可以使嘔吐停止。這種灸法也可以消除胃部疼痛。
中醫(yī)講究用穴位養(yǎng)生,經(jīng)常灸身體這幾大穴位可以達到養(yǎng)生保健治病的功效,如灸三陰穴可以養(yǎng)血調經(jīng),女性抗衰老可灸三陽脈穴等,下面小灸就給大家推薦幾種養(yǎng)生穴位,有興趣的朋友可要學習下哦。
養(yǎng)血調經(jīng):灸三陰交
三陰交是養(yǎng)血調經(jīng)的重要穴位,位于兩足內踝上3寸,脛骨內側后緣。平時灸此穴,對
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功能性子宮出血有良好的作用。
于中年男人來講,“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很痛苦的事,有些人要面子不會去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只會找些偏方與秘方在家服用,但效果都是不盡人意。
對于這種情況,有一個非常簡單的
按摩法。首先,收縮與放松肛門。剛開始時,用力收縮肛門及會陰部3秒鐘,放松3秒鐘,然后漸漸延長到10秒鐘。每天這樣兩分鐘作為鍛煉前的熱身。然后灸關元穴,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灸關元穴對改善生殖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效果非常好。
止嘔吐:灸上脘,中脘,下脘穴
當人們情緒緊張,飲酒過量,身體不適時常易嘔吐。遇到這種情況,身體前面心窩至肚臍這處,有上脘,中脘,下脘穴。不舒服時,可灸此處,就可以使嘔吐停止。這種灸法也可以消除胃部疼痛。
急性胃痛:灸足三里
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胃腸急性疼痛時,灸足三里,胃痛便可明顯減輕。
拉肚子:灸神闕
很多人著涼后,出現(xiàn)拉肚子的情況。吃飯時可適當加些姜片散寒,同時配合灸神闕穴,也就是肚臍。另外,體質虛弱的老人不要常吃苦瓜等寒涼食物,也容易引起腹瀉。
降血脂:灸豐隆穴
對于一些輕癥高血脂患者,不妨試試灸穴位,對降脂有一定的輔助功效。
豐隆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方8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灸此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日常養(yǎng)生必知的4大穴位
無論是
拔罐、按摩還是灸療必須知道一些養(yǎng)生穴位。那么,哪些穴位跟您最親密呢?下面為您推薦了和您最六大養(yǎng)生穴位。
養(yǎng)生穴位1:委中穴,緩解腰背痛
位置:應采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灸委中穴。膀胱經(jīng)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灸此穴可以分清降濁。
養(yǎng)生穴位2:陽池穴,保護腕
位置:陽池穴和大陵穴分別在手腕的背面和內面,也就是腕背橫紋的中點處。
在中醫(yī)中,許多穴位是兩兩相對、互相匹配的。陽池穴和大陵穴就是這樣一對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護著腕關節(jié)。關節(jié)是身體當中活動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損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養(yǎng)生穴位3:內關穴,改善心臟功能
位置:內關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橫紋上面兩橫指,我們稍微用點勁,有兩個大筋,在兩個大筋之間就是內關穴,輕輕按壓有一種很酸脹的感覺。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經(jīng)常灸內關穴,就可以起到一個保護心臟的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
暈車、暈船等。
養(yǎng)生穴位4:陰陵泉穴,幫助腿部消腫
位置: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順著骨頭的下方和內側摸,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里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務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每天在這個穴位灸,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盡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于全身的氣血循環(huán),避免身體的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