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步驟
將刮痧油涂抹在患部(疼痛)或經(jīng)脈線的范圍上。
用刮痧板按經(jīng)絡循行方向(由上向下、由內向外)順次刮拭(可按血液循環(huán)方向),以疏筋活血,通經(jīng)活絡,(面部、胸部由內向外,雙手、雙足、頭部、背部由上向下)。
凡有病源之處,其表面則輕紅、紅花朵點,重則成累塊,甚至青黑塊皰,較嚴重之青黑累塊、前三現(xiàn)象刮拭時都有痛感,如無病痛,則無反應,亦不覺疼痛。
第二次刮痧需等患處無痛感時再實施(約3---7天,因人而異),直刮至患處清平無累塊,則病癥自然消除了。
刮痧板的用法
角度是指刮痧板與皮膚形成的角度。當刮痧板垂直于皮膚時,對皮膚刺激最強烈,最容易刮出痧,也比較容易產(chǎn)生疼痛感覺:當刮痧板與皮膚的角度小于90°進行刮拭時,就不像垂直于皮膚刮痧那樣容易出痧,更不像垂直刮痧那樣疼痛。一般情況下,保持60°的角度即可。
力度是指使用刮痧板的力量。所用力量越大,越容易出痧,病人的敏感度也就越高;所用,力量越輕,刮痧板切入皮膚就越淺,越不容易出痧,病人敏感度也就越低。力度大可能會造成局部皮膚破潰,而力度輕了則達不到治療效果。所以,力度的要求為“重而不板,輕而不浮”。
速度是指刮拭皮膚的快慢。刮拭的速度越快,刮痧板切入皮膚的深度就越淺,出痧就慢;相反,刮拭速度越慢,敏感度較高,出痧就快。在使用刮痧板時,手法操作的關鍵在于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方向是指作用于刮痧板的力量方向。力量來自刮痧板的后方,用推力刮痧時,對皮膚刺激強,比較容易出痧;力量來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痧時,不容易出痧,但是病人感覺會比較舒適一些。
接下來,再來了解了解如何解決刮痧是暈刮的現(xiàn)象。
刮痧時暈刮的處理方法
刮痧時,出現(xiàn)暈刮表現(xiàn)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fā)冷,惡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出現(xiàn)暈刮的原因較多,暈刮因人而異,原因也各不相同。
為了避免出現(xiàn)暈刮的現(xiàn)象,刮痧之前要注意休息,適量飲食;對于有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jīng)緊張?zhí)貏e怕痛的患者,刮痧時,力度要輕。
一旦出現(xiàn)暈刮,迅速讓患者平臥;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為了避免在刮痧中出現(xiàn)意外,刮痧要多講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