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yǎng)生全指南
本版解讀專家:黃華君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出生于中醫(yī)世家,自幼隨父學習中醫(yī),行醫(yī)十多年,擅長中醫(yī)針灸、外治療法
三伏天,才是天灸艾灸的風水寶地!中醫(yī)認為,冬病夏治,如果到了冬天咳嗽哮喘、腰酸腿痛,那么,別怪天氣冷,誰讓你夏天不注重治療保養(yǎng),給體內的寒邪有機會肆意妄為。
因此,在陽氣旺盛的夏季,抓住寒氣的小辮子,揪出“病根”,到了冬季身體自然免疫力提升,對抗寒涼也底氣十足。而天灸、艾灸都具有通經散寒、祛濕調氣血的功效,因此,在夏天“提前干預”,無疑是為冬季健康夯實根基!
○夏日艾灸指南
治療前先沖涼,治療后不下水
南方都市報:對于完全沒有嘗試過艾灸的人,他們首次艾灸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據(jù)說艾灸時和艾灸后都需要喝溫水,這是為什么?
黃華君:中醫(yī)傳統(tǒng)認為,做艾灸后盡量不要下水,民間中醫(yī)還有七天不下水的說法。而現(xiàn)在普遍建議在艾灸治療前,先沖涼。另外,如果是自己在家操作,一定要注意防火,在隨手可取的位置,放一杯水或一塊濕抹布,以免艾灰跌落可以及時滅火。同時,在給老人、小孩或昏迷病人艾灸時,必須拿一個手指放在艾灸處的皮膚上,防止溫度太高造成燒傷,建議用艾灸盒,不容易燙傷。而艾灸后,不要喝涼水、冷飲,吹空調,最好喝杯溫水,這樣寒氣就不會進入體內。
針對冬天疼痛的部位艾灸
南都:哪些穴位適合在夏天灸?每次在一天的什么時間段灸比較好?一次灸多長時間?
黃華君:古人認為:氣血虛弱的人最好上午艾灸,某些病人選擇本經氣血旺盛的時候艾灸,專業(yè)人士有時候則應用子午流注來進行艾灸。艾灸講究火候,以微微發(fā)熱的體感最適宜。并且艾灸也重視冬病夏治,因此夏天可以針對冬天容易疼痛的部位進行艾灸,比如膝蓋以下發(fā)涼,可多灸膝蓋;脾胃不好,灸胃經、脾經;小孩感冒可以灸心樞、肺樞;腰疼、肩膀酸痛,可以用艾灸盒。
此外,艾灸的保健穴位有合谷、內關、天樞、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以在夏天灸。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肝經不宜艾灸過多,即便要灸,咨詢一下醫(yī)生,在醫(yī)生指導下操作。
男子灸俞穴,女子灸三陰交
南都:那么男女常灸的保健穴位有哪些?是否有區(qū)別?
黃華君:男子以腎為先天,男人多補腎經、背部俞穴。女子以肝為先天,但肝不宜補火,補火則易躁,心性不好的女性可以灸陽陵泉,女性多灸三陰交、氣海、血海、子宮穴對子宮卵巢的保健有好處。
艾灸時上火要及時停止
南都:艾灸上火或者起皰了怎么處理?有的人還會感覺視力模糊,是否需要注意?
黃華君:艾灸后可以通過服用溫開水來驅寒防止上火癥狀,如果艾灸上火,感覺喉嚨干,需要給皮膚表面擴張的小毛細血管放血降火,而如果出現(xiàn)視力模糊,則需要對眼周穴位和一些肝經的穴位放血。針灸刺血一定要由專業(yè)中醫(yī)師操作,以防感染。而在操作艾灸時,量一定要把握好,出現(xiàn)上火或不舒服的癥狀,要及時停止,向醫(yī)生咨詢了解對策。此外,人在比較心情郁悶時,最好不要做艾灸。
晚上艾灸時間不宜太長
南都:對于上班族來說,只能晚上艾灸,晚上艾灸要注意些什么?
黃華君:晚上艾灸,時間不宜太長,先進行沐浴漱洗,然后再艾灸。并且要保持好室內通風,但又不能有風對著人吹,因此要特別注意通風防風。并且,艾灸后,毛孔打開,一定不能開空調,否則寒氣進入體內,反而不好。
○夏日天灸指南
肺部薄弱的貼敷心樞
南都:天灸時,不同的疾病貼敷的穴位有什么區(qū)別?
黃華君:天灸重視冬病夏治,而冬天哮喘頻發(fā),易感冒,同時易發(fā)腰椎膝蓋不適,脾胃虛寒者也易出現(xiàn)腹瀉,針對這些癥狀,肺部薄弱的人可貼敷心樞、肺樞、大椎、定喘,脾胃虛寒可貼敷脾俞、胃俞、大腸俞、腎俞、天樞、足三里,腰疼除貼敷疼痛部位外加貼腎俞,強直性脊柱炎除貼敷背部督脈,膀胱經俞穴外加貼脾經血海穴,有治療的功效。
天灸治療發(fā)熱、發(fā)紅是正常的
南都:天灸治療中會出現(xiàn)某些身體不適的狀況,比如有人感覺皮膚過熱、有些發(fā)癢、出現(xiàn)抽筋、留有疤痕等,這是正常的反應嗎?
黃華君:天灸中發(fā)熱、發(fā)紅,甚至起泡留疤都是正常的,雖然從外觀看上去不太美觀,但有的病癥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刺激量才會起效。有的患者需要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天灸,如果希望留疤痕不厲害,建議發(fā)熱1小時后拿掉。不過,也并非所有天灸藥物都會留疤痕。而一般來說,天灸留下的疤痕印,在結束后會慢慢消失,體質差一點的人會消失得比較慢,此時,建議患者要對此留意,并咨詢專業(yè)中醫(yī)進行相關治療調理。
皮膚過敏的人不適合天灸
南都:有哪些人群不能天灸?天灸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飲食、作息方面有具體指導嗎?
黃華君:一般來說,天灸的藥物有一定辛辣,因此有皮膚過敏的患者、有感染發(fā)熱癥狀的病人(體溫38℃以上),以及孕婦是禁用的。而體質太虛弱的人群,比如老人天灸時可以采用藥力緩和的中藥貼敷;一般不建議2歲以下的小朋友做天灸,且貼敷的時間要相對短些,這里要特別關注孩子的適應能力,通常為了避免孩子受到損傷,一般年齡越小貼的時間越短,具體時間可以在做治療的時候咨詢一下醫(yī)生。
天灸后,建議不要吃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等,辛辣食物最好也不吃,否則容易傷及陰氣。此外,中醫(yī)認為有毒的發(fā)物也不適合此時吃,比如海鮮、貝殼類、鵝肉等。
天灸一般早上貼午后取下
南都:天灸的貼敷時間具體是什么?而患者有某些原因不能堅持,會不會影響全年的效果?并且,天灸能不能自己在家做?如果不行,原因是什么?
黃華君:通常,天灸是早晨貼上,大人約3-4小時取下,大多數(shù)情況要午時過后才拿下來。天灸的時間選擇存在著某種與自然界定律關系,這是我們祖先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總結得出來的結論,這種自然生命的節(jié)律雖然不能用科學解釋,但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所以可能對療效會有影響。至于天灸能否在家里自己操作,一般情況下不推薦這么做,當然蒜泥灸可以做,由于天灸中部分藥物有一定毒性(當然外敷是安全的),沒有醫(yī)生的處方患者不能輕易購買到,加之其制作的方法有一定的講究,藥量的搭配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所以患者最好在專業(y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天灸。
>>天灸時間
初伏加強:7月8-10日
初伏:7月18-20日
中伏:7月28-30日
末伏:8月7-9日
末伏加強:8月17-18日
祛風逐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用于風濕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引起的關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步履艱難;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腦血栓形成后遺癥及小兒麻痹后遺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5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用于瘀血阻絡、氣行不暢所致的中風,癥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跌撲損傷、氣血瘀阻所致的肢體疼痛、腫脹麻木;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8祛風逐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用于風濕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引起的關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步履艱難;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腦血栓形成后遺癥及小兒麻痹后遺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1祛風逐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用于風濕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引起的關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步履艱難;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腦血栓形成后遺癥及小兒麻痹后遺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