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顧名思義就是人的生活,所以,當我們討論“人生到底可控還是不可控時”,就需要考慮兩方面:人,和生活,它們各有什么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部分?
生活中無法控制的是絕對的命運,它指的是命運突如其來加諸在我們身上的事,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喜從天降,比如飛來橫禍。這些事都無法以我們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人的早年經(jīng)歷所奠定人格基礎,以及人的思想無法被控制。
早年的經(jīng)歷是我們無法掌控的,當我們意識到時,人格基礎已經(jīng)被建立。而且,我們的想法與情緒也無法被如臂指使地控制。
比如,如果讓我們一定不要想一只白色的北極熊,那么我們的腦海中反而會越來越清晰地出現(xiàn)一只白色北極熊。產(chǎn)生的情緒如果被強行壓抑,那么就會以其他形式爆發(fā)出來。有很多強迫癥、焦慮癥就是這么發(fā)展而來的。
那么,我們能控制什么?
我們能控制自己去主動努力思考、體驗、擴展個人經(jīng)驗。
原初的人格結(jié)構絕非鐵板一塊,在上述努力的過程中,它會得到發(fā)展與改善。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的能力與成就,會漸漸筑就我們的自信心,從而改變自我對生活的體認:我不是無能為力的,我有一定的能力來應對生活。
當人以“無能為力”的方式體認生活時,我們處于被抑制的狀態(tài),看到的都是沮喪消極的部分,就算機會來了也無力去把握。
但當我們以主動的方式自我發(fā)展時,個人的潛能與感覺都會被積極調(diào)動起來,潛移默化地在生活中搜尋可利用的資源,可把握的機會。這時候,就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整個世界都在幫我的忙”的感覺。但是,說到底,并不是世界主動地在幫你的忙,而是你讓自己有了把握住這些機會的能力。
我們以自身的行動,間接得到了掌控生活的能力,這就是榮格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所以,接納無法掌控的部分,積極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才是掌控人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