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正畸是什么?
人體總是非常精妙,新生兒因體內較高的雌激素水平,軟骨柔軟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1993年美國紐約大學正畸醫(yī)生Grayson,利用這一特點對新生唇腭裂患兒進行以鼻畸形為主的矯正治療。并且通過他的長期研究,證明鼻小柱的整形效果可以維持。
現(xiàn)在,術前正畸治療已經成為現(xiàn)代唇腭裂序列治療的第一步。近10多年來,國內正畸臨床也開始應用術前正畸治療對唇腭裂新生兒進行治療。
術前正畸可以帶來什么?
如果家長朋友問起術前正畸的作用,我們一般這樣告知你們:
⊙縮小唇部和牙床的裂隙
⊙減輕鼻子的不對稱畸形
⊙降低了寶寶唇腭裂畸形的嚴重程度
⊙提高唇腭裂修復術的手術效果
如果你去醫(yī)院,醫(yī)生也會向您展示術前正畸的治療效果圖。
術前正畸可以幫助腭裂孩子的說話嗎?
先了解一些背景:
咿呀學語階段至語言期之間的持續(xù)口腔運動是嬰兒在語言前期聲音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反饋。
研究表明:因為語音是一種有技巧的口腔運動行為,練習能夠增強運動的控制力和精準度,因此越是經常練習某一聲音的動作,該動作越是能夠自主的表現(xiàn)出來,這一動作就越容易被嬰兒在發(fā)出有意義的單詞時被運用。
Stoel-Gammon(1998a,1998b)
腭裂的影響在哪里?
在腭裂手術前,小嬰兒在腭部裂隙未封閉的口腔環(huán)境中進行各項口腔運動,包括吮吸、吞咽和發(fā)音。
口鼻腔的相通使發(fā)音扭曲(鼻音化),硬腭的缺失使嬰兒喪失了一塊重要的“語音練習區(qū)域”使舌前部的發(fā)音受到了影響。
(Trost-Cardamone,1990Lohmander-Agerskovet.al.,1998).
這個影響真的存在嗎?
在腭裂的口腔環(huán)境中,是否存在異常的運動呢?如何看見呢?
在眾多的圖像技術中,超聲波被運用于對語音語言的研究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Leeetal.)。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報道使用超聲圖像研究嬰兒的吮吸過程。
超聲的研究結果顯示:
正常嬰兒在吮吸時舌的表面顯示出了規(guī)律性和持續(xù)性的運動,而腭裂嬰兒無論在有無腭蓋板時舌后部向下運動的范圍均大于正常嬰兒。
通過對吮吸時超聲探頭到舌的最低點和舌的最高點的比值計算,唇腭裂嬰兒的比值低于正常嬰兒。
KeikoSuzuki(2006)
可以彌補嗎?
Trost-Cardamone提出一個設想:
能否通過給腭裂嬰兒佩戴腭蓋板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腭蓋板能夠為嬰兒在VocalPlay階段(4-6月)和babbling階段(6-10月)提供一個重要的舌可以接觸的構音表面。
研究結果顯示:
腭裂患兒,若不佩戴腭蓋板,舌表現(xiàn)出無規(guī)律的蠕動,且該蠕動因舌面簡單而重復的運動而中斷,無法形成有規(guī)律的循環(huán);但是在佩戴腭蓋板的嬰兒中卻不存在這種不規(guī)律性。KeikoSuzuki(2006)
很多學者對腭蓋板的作用也進行了研究。
(Dorfetal.,1985;Konstetal.,1999;Lohmander-Agerskov,1998;Lohmander-Agerskovetal.,1998;Konstetal.2000;Hardin-Jonesetal.,2002;Suzukietal.,2006).
有證據嗎?
很多研究顯示:
佩戴護板至腭成形術前的患兒則表現(xiàn)出了正常的語言發(fā)展。
佩戴護板失敗以及手術時間較晚的患兒表現(xiàn)出了代償性發(fā)音,
Dorfetal.(1985)11位佩戴腭板患兒的語音研究結果
佩戴腭護板可以促進舌尖音的發(fā)展,但這種差異僅表現(xiàn)在了12個月時佩戴組與對照組之間。
Konstetal.(1999)
佩戴腭護板益于2-3歲患兒語言理解度的提高。
Konstetal.(2000)
持續(xù)佩戴腭護板至腭裂術前,對患兒的語音發(fā)展有促進作用,且佩戴腭護板能夠阻礙異常舌位運動,減少腭化構音的出現(xiàn)幾率。
日本學者KeikoSuzuki(2006)
在【腭裂?說話】你不知道的故事!——腭裂嬰幼兒語音語言發(fā)展(1)中詳細地向大家說明了腭裂患兒在語言前期(一般為出生至1歲左右)因器官結構缺陷而導致的在語音發(fā)展上的問題。
而以上的研究證明,術前正畸用腭護板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傳統(tǒng)的作用外,似乎能夠成為腭裂患兒早期語音發(fā)展遲緩的又一解決方案。
對于家長,如果孩子出生后即接受了術前正畸治療,這些研究結果無疑會增加你們治療的信心和配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