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寶寶出牙晚是缺鈣,要補!
寶寶到7、8個月還沒出牙,媽媽就會心急如焚:天啦,寶寶是不是缺鈣?怎么還不長牙呢?不行不行,必須要補鈣了!于是就琢磨著怎么給寶寶吃鈣劑…
但事實上這個年齡長或不長乳牙都是普遍的現(xiàn)象,卻偏偏又被歸結到“缺鈣”上了。
關于正常的出牙時間和順序請看下圖:
有些寶寶就是“不走尋常路”,可能出牙晚,也可能不按規(guī)律出牙(比如先長上門牙,再長下門牙,和“一般情況”反著來)。
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家長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拜托,就那么熱衷于補鈣嗎?“枕禿”?補鈣!夜啼?補鈣!睡覺出汗?補鈣?。┨炖矅?!只要保證正常喝奶,添加輔食后飲食多樣化,寶寶哪有辣么脆弱,動不動就缺鈣?
一般來說,三歲前的孩子都不需要額外補鈣。盲目補鈣,反而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百害無一利!
敲黑板:寶寶出牙晚并不意味著缺鈣。只要寶寶精神足,各項生理指標正常,保證營養(yǎng)的情況下耐心等待就好,一般寶寶到了兩歲半,20顆乳牙都會出齊噠!
誤區(qū)二:乳牙齲壞沒關系,反正要換!
乳牙的齲壞會影響繼承恒牙的生長。每顆小乳牙的下面都有它對應的恒牙,如果乳牙壞了,細菌會順著咱們的牙髓孔,沿著咱們的牙根,進入牙槽骨,牙槽骨里面就對應著繼承恒牙。
如果這個炎癥感染了牙槽骨,那么繼承恒牙就會受到影響。有可能會導致恒牙長不出來,或者長出來就發(fā)生了牙釉質(zhì)發(fā)育不全,這種恒牙釉質(zhì)發(fā)育不全在醫(yī)學上我們稱之為“特納牙”。
好在,做好口腔清潔護理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誤區(qū)三:牙沒長齊不能吃硬的食物。
有的家長養(yǎng)孩子又太過精細,看孩子牙沒出齊,就不敢給他吃硬物,怕卡住,甚至怕硌疼孩子。
我見過一個孩子,一歲多了才開始吃輔食泥,一直以來飯食也只吃做的很軟爛的。如今他已經(jīng)上小學三年級,因為咀嚼能力差而吃飯慢,中午在學校附近的“小飯桌”(一種學生午間托管服務)常常吃不飽,而且恒牙排列不齊。
終于大人意識到了之前養(yǎng)育方式的問題,開始調(diào)整孩子的飲食,但是他恒牙不齊的問題只能等以后做牙齒矯正了。
實際上,雖然寶寶的乳牙沒有出齊,但是牙齦已經(jīng)很硬,足以研磨食物。所以在添加輔食后,寶寶的食物性狀應該慢慢過渡到成人能接受的狀態(tài)。
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口腔肌肉,為語言啟蒙打好基礎,也會讓乳牙間距相對寬松,這樣恒牙萌出時就不會因為空間狹窄而排列不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