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吃甜食長蛀牙”的說法深入人心,因此大家在談起護齒話題時,幾乎都是談“糖”色變。糖果、甜點、飲料等通常意義上的甜食都難逃詬病。對于重視牙齒健康的吃貨們而言,有些美食當前,卻不能大快朵頤,只能無奈放棄,這無疑是最苦惱的事。
然而事實上,甜食與齲齒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親密無間”。汽水、糖果等食物并不是直接導致蛀牙的真正“元兇”。要知道,齲齒的形成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不能武斷地把蛀牙完全歸罪于某一種食物或飲料。
形成齲齒有4因并非甜食惹的禍
關于齲齒的形成
口腔醫(yī)學專家徐寶華指出,導致蛀牙發(fā)生的因素主要有四點:第一是易感的宿主,即薄弱的牙齒;第二是致病的細菌;第三是適宜的底物,即容易產(chǎn)酸的食物;第四是足夠長的作用時間,即致病細菌和產(chǎn)酸的食物長時間地作用到牙齒,造成牙本質(zhì)和牙釉質(zhì)的脫礦,最終造成齲齒。
只有當上述四個條件都被滿足,才會引發(fā)蛀牙。這其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徐寶華表示,以汽水為例,一般情況下,我們飲用汽水后它會迅速地從口腔滑入食道,在口腔中停留時間很短。再加上唾液有稀釋作用,因此,在保持良好口腔衛(wèi)生和飲食習慣的前提下,適量飲用汽水并不會直接導致蛀牙。
另外,凡是含有可發(fā)酵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都有可能導致蛀牙。因此,食物本無罪,健康靠個人,吃貨們大可不必對甜食有過分的“恐懼感”。
正確護牙有妙招健康習慣要養(yǎng)成
保持口腔健康的關鍵,首先要走出長期以來的護牙誤區(qū),并掌握科學的護牙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幾個科學護牙的小妙招
飯后馬上刷牙是誤區(qū)
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層十分堅硬的琺瑯質(zhì)。進食之后,琺瑯質(zhì)可能會變得松軟,如果在這時候刷牙有可能使琺瑯質(zhì)流失,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牙齒本質(zhì)過敏癥。因此,飯后建議先漱口,過半小時后再刷牙更妥。
正確護理是關鍵
國際上流行巴氏刷牙法,即將牙刷毛以45度朝向牙齦溝,先水平方向輕輕震動,然后再垂直豎刷,將牙齒之間的食物殘渣清洗干凈。另外,刷牙時建議用37℃左右的溫水最佳。24小時內(nèi)要保證至少刷牙一次。
臨時抱佛腳不可取
口腔問題最重要的是治未病,定期檢查非常有必要。牙齦最開始出現(xiàn)問題時只需要通過一兩個星期的科學刷牙就可以基本解決,但如果發(fā)展到病變階段再治療則會非常麻煩,而且費用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