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練習是掌握知識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孤獨癥的教育與干預中被廣泛運用。但是近期一項新的研究證實,對于孤獨癥者,信息的不斷重復確實會妨礙他們在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能力。該研究由數(shù)位來自各個國家的研究者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相關的成果已經(jīng)發(fā)表在《自然神經(jīng)科學》雜志上。
在研究中,研究者們選取了二十名無智力缺陷的孤獨癥者作為研究對象。相應的,他們選取了19名正常的參與者做對照,并在智力水平、年齡和性別方面與實驗組進行匹配。
研究者們測試參與者們在一堆平行線中尋找斜線的速度和準確度。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者們讓十名孤獨癥參與者和九名正常參與者們,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出大量平行線中摻雜的三條斜線(如下圖所示),并紀錄日常練習中每個參與者找到斜線的速度和準確性。
在最初的四天時間里,斜線在屏幕中所處的位置相同,到第五天,斜線出現(xiàn)在了一個新的位置并且一直保持在那個地方持續(xù)到第八天。
起初,孤獨癥參與者的組與正常參與者的組在尋找斜線的位置方面的表現(xiàn)相近。然而,當斜線的位置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兩組之間呈現(xiàn)出了顯著差異:
*那些沒有孤獨癥的正常參與者在尋找新的斜線位置明顯快于有孤獨癥的參與者們,而且在隨后的日常訓練中他們在速度和準確度方面會有著持續(xù)的改善。
*相比之下,那些孤獨癥參與者在尋找新的位置方面一直有困難。即便是到了第八天,相比于最初他們最初接觸和學習到的尋找方式,他們也只能很慢而且準確度不高的情況下找到斜線的位置。
隨著不斷的加大難度,研究者們認為,實驗第一階段大規(guī)模的訓練能夠干涉在新的環(huán)境下(改變了位置)接受新技能(尋找斜的線段)的水平。
“可以將之理解為特異性學習”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家HilaHarris說到,“對于第一階段斜線的位置的重復將會影響到他們在第二階段的應對情況,由此孤獨癥者的學習變的復雜而固定。”
此外,研究者們嘗試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規(guī)避“特異性學習”。他們進行了第二次對照(十人有孤獨癥,十人沒有),重復了斜線實驗
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他們通過隨機插入虛擬屏幕來打斷目標屏幕呈現(xiàn)的方式能夠避免刻板的“特異性學習”。作為打斷的虛擬屏幕中不包含任何的斜線。
同樣的,這些線段的位置在第五天改變。但是這一次,孤獨癥參與者和對照組參與者學習到新的位置一樣快了。并且,像那些對照組成員一樣,他們可以逐漸提高速度和精度。
“我們的結論是,打斷重復能夠使得視覺系統(tǒng)獲得短暫的休息,可以讓孤獨癥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效率并進行推廣”,研究的合作者,紐約大學的DavidHeeger說到。
“很少有關于孤獨癥個體獲取信息的機制的系統(tǒng)調研,以及他們的限制性的非典型性學習的內在原因。”研究的合作者,卡內基梅隆大學的MarleneBehrmann補充道。
研究者們推斷,正是因為刻板的行為常常和孤獨癥患者聯(lián)系起來,這可能是他們在學習新的任務時的阻礙。
這項新的發(fā)現(xiàn)無疑是對許多盛行的提倡反復訓練和其他形式的孤獨癥教育和治療手段的一種極大挑戰(zhàn)。雖然重復是學習新的技能點重要方法,但是靈活性也一樣重要。對于孤獨癥兒童和成人來講,相比于死記硬背,在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的情景更為重要,通過不斷的變換來獲得更好的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