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的發(fā)育障礙。自閉癥通常在三歲以前起病,迄今為止,自閉癥的病因尚未明了。一個自閉癥孩子的出現(xiàn),對于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備受煎熬。
家長在面對自閉癥孩子時應該學會的四招:
一、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特征,及時作出評估檢查
兒童自閉癥在發(fā)病以前往往沒有顯著的異常特征,因此容易被家長忽視,但這并不意味著自閉癥不能早期發(fā)現(xiàn)。如果您的孩子在兩歲前出現(xiàn)以下情況,就需考慮帶孩子去專業(yè)的機構(gòu)或者醫(yī)院進行專業(yè)的評估和密切觀察了:
1.對周圍的人說話沒什么反應,而對音樂卻很敏感。
2.對普通玩具缺乏興趣,卻對某些非常規(guī)的玩具物品非常著迷。
3.喜歡自己來回的奔跑或者原地轉(zhuǎn)圈圈,不喜歡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4.不能與人正常對視,對別人的呼喚毫無反應。
5.很晚才會叫爸爸媽媽等。
二、誤信貴人語遲,莫錯過最佳治療期
有些家長雖然感覺到了孩子的問題,但是抱著僥幸的心理,相信孩子長大了會好的。有些家長甚至相信貴人語遲的說法,有些家長則帶著孩子輾轉(zhuǎn)各大醫(yī)院,尋求名醫(yī)確診,結(jié)果往往錯失早期最佳治療期。其實對自閉癥患兒,兩歲至三歲的早期干預對預后影響十分顯著。因此,如果懷疑存在自閉癥或其他發(fā)育問題的兒童,主動出擊才是制勝的重要法寶。家長應積極尋求早期治療干預。
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訓練方法
每個自閉癥孩子的癥狀都不經(jīng)相同,康復訓練方法更是千變?nèi)f化。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應該用的康復訓練方法也不同,只有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自閉癥的終生性,及康復的漫長性
由于自閉癥是會伴隨患兒一生的發(fā)育性障礙,不會自然痊愈,治療的效果往往是在訓練的過程中逐漸顯現(xiàn)的,對自閉癥患兒的康復訓練是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家長要先學會接受現(xiàn)實,做好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
當自己的寶貝被確診為自閉癥時,整個家庭會陷入絕望,各種消極的情緒、因素會彌漫整個家庭,有可能,這些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所以,遭遇”自閉癥“,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做法。
1.憤怒
有些家長一碰到困難就停留在氣憤中不能自拔。他們對自己,對配偶,對他人,對世界常常感到憤怒,任何導致孩子問題的可能都是他們指責的對象。他們的憤怒阻止他們看到任何正面的因素,他們對孩子的進步喪失希望,也無法敞開自己心扉去展現(xiàn)無條件的愛,并且完全接納孩子。
對于這些憤怒的家長來說,孩子的進步是永遠來得太遲而且微不足道。孩子進展緩慢始終都是別人的過錯--錯誤的方法,錯誤的教師,錯誤的項目。因為他們經(jīng)常停留在憤怒中不能自拔,這些家長往往成為大家都不愿意打交道的對象。家長的憤怒不僅消耗了本可以利用得更好的精力,而且很可能因此給孩子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2.自責
有些家長通常會把孤獨癥等同于絕癥或被判處死刑,他們很容易陷入抑郁或者自我憐憫。在他們的生活中每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都可以被他們看作是對自己的懲罰,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無力改變現(xiàn)狀。這些家長通常過分注重孤獨癥帶來的問題和挑戰(zhàn),以至于他們忘記了其實是孩子,而不是自己有孤獨癥。
作為家長,不管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困難,只要我們?nèi)匀荒軌蚶^續(xù)生活下去,就沒有任何可以放棄的理由。我們只是更加需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獨特的語言、思想和學習方式,更好地幫助孩子。自責常常使家長忘記了孩子所面臨困難其實要比他們自己大得多,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
3.嘗試一切
一直停留在拒絕或討價還價階段的家長常常迫不及待地要嘗試一切治療方法,他們急于尋找一種靈丹妙藥來一舉治愈孤獨癥。然而盡一切努力嘗試每一種新療法可能并不一定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其實,新的治療孤獨癥的方法一直層出不窮,屢見不鮮。但是它們之中真正有效的不多,有的只對很少的一部分孩子有用,有的甚至可能存在相當高的風險。誠然,家長關(guān)注新的療法、業(yè)界新的進展,積極尋找可以幫助孩子發(fā)揮潛力的新方法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付出努力最好建立在現(xiàn)實的了解和認識到孤獨癥的基礎(chǔ)之上。
雖然孩子的某些行為特征可以通過育療來改變和減少,他們甚至可能完美地融入我們的世界,但是不管怎樣,他們的某些特征肯定將伴隨他們的一生。喜歡嘗試一切的家長至今仍不能完全接受孤獨癥其實就是孩子的一部分,他們試圖通過不斷尋找和嘗試將孤獨癥完全治愈。大量寶貴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不斷地被浪費在去尋找一個所謂完全徹底的治療方法上,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沒有意義。
4.醫(yī)治孩子
有些家長對孤獨癥及其對孩子的影響不報任何積極的態(tài)度。他們視孤獨癥為一種疾病或者是一種讓他們無法接受的現(xiàn)實。他們所想的就是如何醫(yī)治孩子的孤獨癥。急于醫(yī)治孩子的家長把孩子和孤獨癥看成是兩個孤立不相干的東西,而忽略了孤獨癥其實也是孩子的一部分。他們找言語治療師去治療語言問題,找職業(yè)治療師去治療感官的問題,找行為治療師去治療問題行為與社交方式。
這些家長往往把專業(yè)人士看作是醫(yī)生,他們把學??闯墒沁M行教育的唯一來源,自己很少學習和真正參與對孩子的教育干預。當孩子的訓練進展不順利,達不到他們期望的時候,他們就責怪專家和老師。醫(yī)治孩子的家長通常追求速戰(zhàn)決速的治療方式,他們希望通過別人幫助來迅速達到自己的目的。
5.眼花繚亂
有些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去搜尋任何可能的資料,完全把自己淹沒在孤獨癥信息的海洋里。他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則有可能幫助孩子的信息。結(jié)果是他們被資信的浪潮所淹沒,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對的選擇,或者對所有療法都淺嘗輒止。雖然他們知道很多不同的療法,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體驗。他們的治療方法就像抓中藥,東抓一點ABA,西抓一點地板時光,再把職業(yè)治療、言語治療、行為治療一起加上。
雖然一個綜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對孩子并非壞事,但是這可能導致沒有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治療時間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結(jié)果往往是,一旦孩子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進步就立即轉(zhuǎn)移去嘗試另一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