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孩子在學齡前,家長就開始希望孩子能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發(fā)展,對于孤獨癥的兒童,我們同樣有責任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許多家長都發(fā)現他們的孩子(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對很多游戲活動和學習項目都沒有很好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但在音樂、藝術繪畫等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那么,我們的孩子能不能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呢?其實很多孤獨癥孩子有著異于常人的稟賦,他們有的繪畫才能突出,創(chuàng)作的作品甚至被收藏;有的能夠把聽過幾遍的音樂碟片從頭到尾唱出來,而且不會跑調。雖然他們都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能夠和別人交流,但一旦涉及到藝術,仿佛他們的才能就像傾閘而出洪水,收都收不住。
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似乎是孤獨癥兒童身上去不掉的標簽。如果讓這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一起合唱,看上去困難是不言而明的。
然而在康復中心有這么一群自閉癥孩子,他們的年齡在3-5歲之間。他們都非常熱愛音樂,只要一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后就能開始唱個不停,甚至連歌曲中的間奏都一起哼出來,如果不用特殊的方式打斷,估計唱上一整天他們也不會覺得累。
半年前,為了迎接六一演出,老師們想打破自閉癥孩子傳統的表演節(jié)目方式,便選了一部分平時愛唱歌的孩子想要組成一個小星星合唱團,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當時這些孩子可真是讓老師們頭都大了,有的只顧著自己的唱,完全不聽伴奏,有的根本站不住,平均10秒鐘不到就要試圖走下去摸索一番周圍環(huán)境,還有的孩子平時唱的非常好,一道訓練場地,完全不開口??墒乾F在,他們竟唱得如此歡快、如此流暢。他們開始知道如何聽過門,如何聽間奏,什么時候起唱,什么時候結束,在排練的時候能非常規(guī)矩的站上大半個小時都不動,雖然唱著唱著,有的孩子走神了,眼光看到了別處,嘴巴不動。但只要老師手輕輕一指,孩子立即收斂心神,又跟著一起唱。
孩子們都站的非常標準很有精神呢
根據現代化心理學的研究,3-6歲的幼兒常常憑借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和動作來思維的,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器官能接觸到的物質材料充滿了好奇心,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來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因而,特別容易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孤獨癥的孩子亦是如此,有許多孤獨癥兒童的視覺水平極高,他們能注意到別人所不注意的細節(jié),一些對繪畫感興趣的孩子他們的空間技巧或記憶能力超群,與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困難形成鮮明對比。他們聽不進別人的教育,無法達到與正常兒童一樣接受普通的美術教育,可正是這份不可調教的執(zhí)拗,賦予了作品更純潔的藝術真實。我們往往能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到他們與其他兒童一樣的藝術天賦以及不尋常的天真性情。
這些孩子從最初的拿著筆只會在手上、身上、紙上亂涂亂畫,到如今能創(chuàng)造出獨立的作品去參加比賽,去參加畫展,這其中的蛻變不是一個時間的距離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李先生是一名孤獨癥兒童的父親。在他看來,舉辦自閉癥兒童畫展和比賽不僅僅是要喚起公眾的注意,還能從藝術和教育的角度發(fā)掘這些畫作的學術價值,讓這個群體給中國現階段的藝術水平以啟發(fā)和對照。“他們分不清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卻能在繪畫中獲得現實中無法獲得的樂趣以至尊嚴,古今中外藝術家們追求的也不過如此。”
藝術不是現實,不是真理,不是數學,不是道德。他應該是一個夢,一個關乎于孤獨癥孩子最純真的中國夢。“草叢田角路邊栽,不與群芳爭艷開。斗雪傲霜挺而壯,一朝吐蕾報春來。”這些孩子就像一朵朵迎雪的梅花般,一定有屬于自己的一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