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順序: 1、模仿動作(提高注意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和配合能力) 2、聽口令做動作(提高注意力、語言理解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和配合能力) 3、叫名反應(自我意識外化的起始點) 4、強化發(fā)音(把孩子無意識的發(fā)音轉(zhuǎn)化為有意識的,或糾正發(fā)音) 5、發(fā)單音 6、仿說詞 7、仿說句子 8、自動說 9、簡答 10、代名詞的使用(孤獨癥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瓶頸,與其自我意識發(fā)展中的欠缺有 關(guān)) 11、對話與敘述 其中1-4階段適用于幾乎所有年齡的孤獨癥孩子的語言訓練,因為這些訓練能提高孩 子各方面的能力。
二、語言訓練要有生活基礎(chǔ): 較為寬松的生活空間、良好的生活氣氛、孩子充足的社會性接觸(在家長主動的引導下), 還有孩子運動能力發(fā)展,才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真正橋梁。 語言訓練的目標: 過去我們對語言發(fā)展遲緩的兒童所實施的語言訓練目標大多是要求他們能夠說話,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偏重能夠使兒童理解語言中的意義以及能夠表達,因此對于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 首重在加強其語言的理解能力。 語言訓練的原則: 1.不斷的對兒童說話:提供模仿及學習的對象。 2.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 3.選擇配合情境的話題 4.不必重復練習太多次 5.不必特意矯正其發(fā)音 6.有耐心的聽他說話 不同程度自閉癥的語訓要點(一) 、問題的提出: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 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的長期發(fā)展障礙的綜合癥,通常在三歲前可以察覺,障礙或異常主要表現(xiàn)在言語發(fā)展與溝通、社會交往以及情緒與行為模式等方面。[1] 語言能力是人類智能結(jié)構(gòu)中最重要的基礎(chǔ)能力之一,是未來許多能力得以發(fā)展、成熟的先決條件。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個人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工具,同時語言也是人類接受知識的工具。[2]自閉癥兒童在語言方面 有嚴重的障礙,因此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
三、自閉癥兒童的口語障礙的類型: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癥 2.立即仿說(immediateecholalia):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癥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 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說(delayedecholalia):在一段時間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復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 聯(lián)系。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 一往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diào)、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diào)、節(jié)奏、 抑揚頓挫來表現(xiàn)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zhuǎn):“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xiàn)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jié)構(gòu)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 涵義。 10.很少發(fā)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xiàn)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fā)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復的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匯。[3]
四、訓練的步驟: (一)了解起點行為: 先簡單測試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程度,如使用《自閉癥兒童基本溝通行為評量表》[4]。簡易的聽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動作的模仿能力,幾乎是一切學習的基礎(chǔ),因為透過這些模仿學習可以促進兒童對外界的認知發(fā)展,有助于日后的語言訓練。如果孩子已有說單字的能力時, 訓練的重點則可放在說短句、表達需求上。 (二)擬定學習目標: 了解兒童的起點行為與分析現(xiàn)有能力后,要具體地列出他該增進的行為和該減少的行 為,并讓家長了解,配合共同教導。 (三)實用的原則: 自閉癥兒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的舉一反三,要盡量通過實物幫著他們理解與 獲得有用的溝通技巧。所以在教導自閉兒語言訓練時要以生活用語為優(yōu)先。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順序而發(fā)展,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也不例外。例如一個孩子還不會說話,媽媽卻拿著果汁要他說出“喝”才給他,結(jié)果弄得孩子大發(fā)脾氣,媽媽沮喪不已。如果這個媽媽能了解孩子的學習重點在于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仿說,她就不會緣木求魚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所以在教學前必須先做能力分析,依兒童的 個別差異,循序漸進的教。 (五)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自閉癥兒童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故在教導時應盡量多變化,不分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否則會造成他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例如在教孩子認識 水時,要讓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水,水溝中的水也是水。 (六)運用行為改變技術(shù)的原理: 找出孩子的增強物(零食、飲料等),只要他達到該階段的目標即予以增強。
五、不同程度自閉癥的教育要點[6]: 程度一 無語言 (模仿、理解、表達) 無溝通意圖 引起溝通動機、模仿能力 用哭鬧溝通 加強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尋求口語外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