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疑病癥是一種病因病理比較復雜的疾病,導致患者得病的因素紛繁復雜,不易完全掌握,醫(yī)學界目前尚無確切定論。以下是神經性疑病癥的誘因:
1.生物因素
從生理學方面看,有人認為神經性疑病癥病人是由于神經生理上出現(xiàn)了某些改變,由于病人的某些感覺閾值和對不良感覺的忍耐性均降低所致。一般來說,個體內臟活動相對穩(wěn)定,在正常情況下,內臟活動傳向中樞的沖動并不進入意識,它們在網狀結構或邊緣系統(tǒng)等整合結構中被過濾掉。
只有在這些沖動相當明顯時,如腸蠕動、膀胱充盈等內部刺激較強的時候,這些內臟的信息才傳到意識領域來,強度漸增后會由此引起明顯的感覺和相應的行為反應。神經系統(tǒng)的這一功能有很大的適應意義,它使個體能更集中地將注意指向外界,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以便個體與外界協(xié)調、平衡。
2.心理素質因素
有學者認為疑病癥是一種人格狀態(tài)或人格改變,是性格問題,這種人具備疑病性人格,亦稱為神經質。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對自己的身體過分關注,對軀體某些細微、短暫的變化會進行深入的思考或聯(lián)想,反復的思考總會帶來情緒不穩(wěn)定、恐懼、焦慮等情緒變化,情緒變化又會形成軀體不適感受,繼而強化當事人的“有病”觀念,如此反復,自己沒有能力打斷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形成明顯的疑病觀念。
應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測定發(fā)現(xiàn),疑病癥病人的N分(情緒穩(wěn)定性)和E分(個性內外向)有明顯改變,N分高的人較為神經質,對體內變化敏感,易認為自己有病,疑病癥病人的N分常常較高。E分高的人喜訴說,喜找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故疑病癥病人往往E分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