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的名稱有很多,被稱為“風疹塊”、“鬼風疙瘩”、“癮疹”、“風騷癮疹”等,現代醫(yī)學稱為蕁麻疹,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它的臨床癥狀,本病多突然發(fā)病,全身部位都可出現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高出皮膚的粉紅色或白色的腫塊。輕者以瘙癢為主,疹塊散在出現,此起彼伏;重者疹塊大片融合遍及全身??煞譃?a target="_blank" href="http://m.xataih.com/pfpd/1063187.html" name="InnerLinkKeyWord">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
【病理闡述】
本病的病位在肌膚腠理,多與風邪侵襲,或胃腸積熱有關。腠理不固,風邪侵襲,遏于肌膚,營衛(wèi)不和,或素有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均可使病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腠理而發(fā)本病。
中醫(yī)學對本病的論述較多。《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五》:“小兒因汗,解脫衣裳,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結聚起相連成隱胗,風氣止在腠理浮淺,其勢微,故不腫不痛,但成隱胗,瘙癢耳。”《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治小兒風騷癮疹方。”《醫(yī)宗金鑒》稱:“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堆累成片……”其病原來自外因風邪所致?!缎盒l(wèi)生總微論方》:“小兒風疾癮疹者,因小兒肌膚嫩,血氣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開,或天暄而汗津潤出,忽為風邪所干,搏于血氣,藏流于皮膚之間,不能消散。”
按照病程的長短,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風疹:一般多因食用魚、蝦、蟹、蛋等葷腥動風的食物,或對某些東西,如花粉、羽毛、昆蟲叮咬、藥物過敏;或由于表衛(wèi)不固,汗出當風,感受風寒、風熱之邪,邪氣客于皮膚,致使營衛(wèi)不和;或飲食不節(jié),內有濕熱、食滯,外感風邪,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毛腠理所致。
慢性風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耗傷陰血等原因,而導致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所引起的。
【灸療辨證】
風熱型
(1)癥狀表現:發(fā)病急驟,風團色赤,灼熱奇癢,心煩口渴,遇熱則發(fā),遇冷則減輕,夏重冬輕。常伴惡寒發(fā)熱,咽喉腫痛,或兼胃痛嘔吐,腹痛泄瀉,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夾濕者,皮疹色赤,中間有小水泡,偶見大泡,搔癢異常,抓破后有膿水滲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2)灸療原則:疏風清熱,涼血消疹。以取足少陽、足太陽、手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3)灸療處方:風池,風門、曲池、足三里、風市、膈俞、血海。
(4)隨癥加穴:①惡寒發(fā)熱者,加合谷、大椎;②咽喉腫痛者,加少商、魚際;③嘔吐腹瀉者,加內關、上巨虛。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黃豆或半棗核大,每穴灸3~5壯,每日灸治1~2次,3次為1療程。
②燈火灸:每次選1~3穴,每穴每次淬灸1燋,一般只灸1次。慢性者每隔15天灸治1次。多選用百會、長強等穴。
③荊芥穗敷灸:取荊芥穗30g,揉碎后炒熱,裝入布袋內,迅速敷于患處,每次敷灸10~15分鐘,每日1~2次。
(6)方義說明:本型為風熱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風池、風門祛風透表;取曲池、風市以清熱消風;膈俞、血海有涼血化皺的作用。又由于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因此,取足三里以行氣活血。諸穴協用,使血行則風自滅,熱清則疹自平,而到達祛風止癢的目的。配大椎、合谷穴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魚際二穴。可以清熱利咽;配內關、上巨虛穴以和胃運脾;配陰陵泉、三陰交可以利水滲濕。這些穴位,共同發(fā)揮作用,從而可達到治愈之目的。
補充說明
1、灸法治療本病有一定的療效,尤以急性蕁麻疹療效較好,臨床止癢、消疹的作用很突出。本病極易復發(fā),因此應在疹塊消失后,接著繼續(xù)治療一個時期,以鞏固療效。對于遷延不愈的頑固性患者,應堅持較長時間的灸治,部分病例也可取得效果
2、古代文獻治療本病取穴記載,無論是取單穴,還是多穴,都多取曲池,因曲池屬陽明,擅于開泄,既可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故凡癮疹不論是外邪侵襲還是腸胃蘊熱者用之皆宜。頭痛癮疹者可配合天窗隨證取穴。
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于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虐,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
健客價: ¥12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
健客價: ¥14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于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虐,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
健客價: ¥66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疬初起,風疹濕瘡。
健客價: ¥7舒肝理氣,散郁調經。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不調,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17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疬初起,風疹濕瘡。
健客價: ¥13.2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
健客價: ¥15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蕁麻疹、濕疹、大便秘結。
健客價: ¥1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