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初咳一般是干咳,當(dāng)咳嗽加重時,就會出現(xiàn)咳嗽有痰的情況,寶寶咳嗽有痰就要幫寶寶排痰,或者宣肺化痰。
止咳化痰不吃藥兒童推拿來搞定
1、運內(nèi)八卦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nèi)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主治:咳嗽、痰喘、胸悶、呃逆、嘔吐、泄瀉、食欲不振等癥。
2、按揉掌小橫紋1分鐘
位置:掌小橫紋在小指指根下,掌面尺側(cè)紋頭。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掌小橫紋。功用:清熱散結(jié)、宣肺化痰、鎮(zhèn)靜安神。
主治:口舌生瘡、唇腫、腹脹、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3、按揉中脘1分鐘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dāng)臍中上4寸)。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
主治:中脘穴,健脾和胃、補中安神功效:配百會穴、足三里穴、神門穴治失眠、臟躁;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
4、分推腹陰陽300次
位置:腹部。
手法: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5、按揉豐隆1分鐘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cè),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功效:和胃氣,化痰濕,清神志
主治:①頭痛、眩暈。②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③癲狂。④下肢痿痹。
6、捏脊10遍
位置:脊柱兩旁
手法:用拇指指腹與食、中指指腹相對合,在脊柱兩側(cè)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5厘米處)準(zhǔn)備沿脊柱向上邊推,夾持脊柱兩側(cè)的肌膚,沿著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5厘米處),拇指向前推動,從骶椎兩側(cè)邊捏邊向枕部推動,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捏脊要點: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兩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后背發(fā)紅發(fā)熱。
5.最后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7、簡單拍背法幫寶寶排痰
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時寶寶就咳嗽,說明寶寶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yīng)重點拍。多數(shù)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
只要有痰的刺激,寶寶就會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jìn)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jìn)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