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洞呵锓甭?middot;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一是,日夜時間均等,并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jīng)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jié)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如左河水詩曰:“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即為“轉秋涼”。
秋季養(yǎng)生
《黃帝內經(jīng)》:“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譯:秋季的三個月,謂之容平,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人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就是適應秋令的特點而保養(yǎng)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若違逆了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冬藏之氣的條件不足,冬天就要發(fā)生飧泄病。
秋分艾灸最合適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fā)季節(ji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復發(fā),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則會加重危險。此秋分之時可選用艾灸來預防秋季疾病的發(fā)生,且還有助于身體陽氣的收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適合秋分艾灸的穴位:
1
合谷穴
合谷:合谷經(jīng)穴名屬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第二掌骨間陷中。
功效:合谷具有肅降收斂的作用,可調理因陽亢或心肺熱引起的口干舌燥,亦可用于清熱解表,發(fā)熱惡寒的作用。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熱者可用瀉法。
2
肺俞穴
肺俞: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效:主治肺部癥狀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咳嗽、氣喘,咽炎等。
灸法:艾條灸8—15分鐘。
3
中脘穴
中脘: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功效:五行中土生金,肺屬金,很多由于肺氣不足導致的病癥都是脾土不能生養(yǎng)肺金。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等。
灸法:艾條灸10—20分鐘。
4
足三里
足三里: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主治: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也是秋季艾灸的重要穴位,因為足三里能生發(fā)胃氣、燥化脾濕。能調節(ji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熱者可用雀啄手法引火下行。
飲食
在飲食攝養(yǎng)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fā)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燥癥,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
活血化瘀。
健客價: ¥39活血化瘀。
健客價: ¥117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9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5主要用于對患者泌尿系統(tǒng)引流、導尿。
健客價: ¥29無。
健客價: ¥39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钛觥?/p> 健客價: ¥168
見說明書。
健客價: ¥31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3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9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27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