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針灸是怎樣治病的,中醫(yī)認為,針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調和氣血,疏通經(jīng)絡”。
氣在中醫(yī)學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氣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體內(nèi)的各種物質、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xiàn)。
比如人體抵抗疾病的功能叫“正氣”,把人體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氣虛”。比方說,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氣”,把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氣虛”。
中醫(yī)認為氣與血的關系是互相依賴、互相依存的,具體的說法是“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意思是說,人體的各個組織,都需要血液供給營養(yǎng),才能產(chǎn)生各種功能,所以說“血為氣之母”。
但是,血液運輸?shù)饺梭w各個組織,又需要心血管的動力,所以說“氣為血之帥”。因此,一個人如果氣血功能調和,他的身體就健康;如果氣血功能失調,就要發(fā)生疾病。
調和氣血的作用,現(xiàn)代稱為“調整作用”。所謂調整作用,就是指矯正機體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
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表明,針灸的這種調整作用跟一般的藥物治療作用不同。
比如人中穴,當大腦機能處于高度抑制——昏迷的狀態(tài)下,針刺人中穴,就能起到興奮作用,叫做“醒神開竅”。當大腦功能處于興奮——病人狂躁或嚴重失眠的狀態(tài)下,針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
1444374346946083498.jpg
同是一個穴位,在兩種不同的疾病中,起著兩種相反的作用。
又比如胃痙攣的時候,胃的緊張度增高,針刺足三里能起到緩解痙攣的作用;相反,當胃的緊張度降低的時候,比如胃下垂,針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緊張度增加。
針灸的這種例子,真是多不勝舉。所以人們認為,針灸的調整作用是“雙向調整”。
1444373907226062011.jpg
針灸的這種“雙向調整作用”有沒有副作用呢?
沒有的。
因為大量的臨床實驗和實驗研究證明,針灸以后所造成的機體功能的變化,都在生理范圍以內(nèi),比如在高血壓情況下,針灸可以使血壓降低,但是降到一定水平就不再降了;
低血壓的時候,針灸以后血壓可以升高,但是升到一定水平就不升了。因此,人們認為針灸的雙向調整作用是一種良性的雙向調整作用。
針灸的這種調整作用,是不是只能用來治療功能性的疾病呢?
實際上,大量臨床實驗證明,針灸的這種調整作用,不僅能夠治療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對組織的代謝過程和某些器質性的改變,也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比如針灸能治潰瘍病、慢性胃炎、子宮下垂等等。針灸的調整作用既可以表現(xiàn)在局部,也可以影響全身各個生理功能系統(tǒng)。如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和排尿、內(nèi)分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都具有良好的調整作用。
比如針灸對消化功能的調整,它不僅對胃、小腸、膽囊、膽道、大腸的運動功能具有調整作用,而且對胃液的分泌、小腸的消化、吸收,膽汁、胰液的分泌以及對糞便成分和腸道菌群也有影響。
因此,針灸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當然,這并不是說針灸什么病都能治,比如針刺可以排除膽道結石;但是對較大的結石,針刺排石就困難了。
針灸時第二個作用是鎮(zhèn)痛
疼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感覺,因此,目前人們對痛覺生理以及鎮(zhèn)痛作用原理的研究,都應當看作是初步的探討。
那么針灸為什么能止痛呢?
中國古典醫(yī)學認為,針灸所以能止痛,是因為針灸具有“疏通經(jīng)絡”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氣血在經(jīng)脈里運行暢通無阻,沒有疼痛的感覺。
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經(jīng)脈里的氣血運行不夠通暢,就會產(chǎn)生疼痛,叫做“不通則痛”。針灸能夠止痛,是因為針灸能使經(jīng)脈里的氣血運行通暢,這叫做“通則不痛”。
但是,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很多,所以針灸在臨床上治療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樣。
比如風濕性疾病,這種病是由于風、寒、濕這些外邪侵犯人體,造成氣血運行不通暢,因此治療的時候,就應該使用散風、祛寒、利濕的方法進行治療。
又比如炎癥性疼痛,這是由于體內(nèi)蘊熱、感受時邪,也就是某種細菌感染,造成氣血壅滯,治療這種疼痛,就應該采用清熱消腫的方法。所以說,針灸鎮(zhèn)痛,不是單純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結果。
針灸的這種“通經(jīng)脈”的作用,在臨床上不僅用于鎮(zhèn)痛,還可用于治療閉經(jīng)、產(chǎn)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凍傷等病。
針灸的第三種作用是增強機體防衛(wèi)免疫功能,這種功能中醫(yī)叫做“扶正祛邪”。
扶正,是扶助正氣的意思,也就是增強機體抵抗力;祛邪,是驅除致病因素,也就是消滅細菌或病毒的意思等。
醫(yī)生治療疾病可以從“扶助正氣”方面入手,也可以從“驅除病邪”方面入手?;蛘叻稣挽钚皟煞N方法同時并用。
比如,人們得了傳染病或者炎癥性疾病,醫(yī)生給一些抗生素,這是從“祛邪”方面進行治療。消滅了致病的細菌,就等于扶助了人體的正氣,所以叫做“祛邪扶正”。
相反地,醫(yī)生不給抗生素,而進行針灸,這是從扶正方面進行治療。通過針灸來增強機體抵抗力,消滅致病的細菌,因此把這種作用叫做“扶正祛邪”。
針灸的這種“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實驗研究所證實。
實驗證明,針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少炎性滲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
還證明針刺不僅可以控制、縮小炎性壞死病灶,而且可延緩或防止壞死的發(fā)生,加速肉芽組織的形成,增強細胞的修復再生和瘢痕化過程。
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都證明,針刺具有退熱作用。在針刺治療某些傳染病或炎癥性疾病的時候,由于針刺以后癥狀的改善,體溫也可以同時恢復正常。
實驗還證明,針刺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針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細胞對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數(shù)上升l~2倍,吞噬能力也相應提高。針刺后24小時達最高峰,72小時恢復正常。
總之,針灸對機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但是針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雙向調整作用”、“鎮(zhèn)痛作用”和“增強機體抵抗力”三種。
這就是針灸所以能夠治病的原因。
對蟑螂、螞蟻、臭蟲、蚤類等衛(wèi)生害蟲有獨特的殺滅作用,對人、畜無害,使用安全、方便、不污染環(huán)境。
健客價: ¥1.5止嗽化痰。用于咳嗽、支氣管炎。
健客價: ¥14止咳祛痰。用于咳嗽及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2清熱利咽,解毒止痛。用于肺實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盛,咽炎。
健客價: ¥16平肝、息風。用于肝風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
健客價: ¥23養(yǎng)陰斂肺,鎮(zhèn)咳祛痰。用于久咳勞咳,支氣管炎等。
健客價: ¥15用于口腔黏膜潰瘍。
健客價: ¥22本品是由新疆天山高原上的神奇植物-“紫草”提取物科學配伍而成。針對因兒童濕疹、尿布疹、奶疹、蚊蟲叮咬及痱子引起皮膚不適的止癢與護理,以達到寶寶皮膚的清潔與修飾。
健客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