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這扇心靈之窗卻時常會因為眼疾而失去本來該有的澄明。面對眼疾,如何讓我們的心靈之窗恢復該有的明亮呢?很多人都會選擇用中藥治療眼疾,但中藥給如何運用,讓藥效直達病所呢?合理運用藥物歸經,引經報使很重要!且聽中醫(yī)眼科學專家莊曾淵為您具體講解!
眼科辨證對眼區(qū)經絡分布十分重視,《靈樞·論疾診尺》:“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開啟了眼病經絡辨證的先河。后世《審視瑤函·識病辨癥詳明金玉賦》謂:“癥候不明,愚人迷路,經絡不明,盲子夜行。”更是生動地說明了經絡分布對眼病辨證的重要性。鑒于此,治療中重視藥物歸經就成為眼科組方用藥的一項準則。
歸經是指藥物會選擇性地作用于一定部位,即主要對某經(臟腑及其經絡)或某幾經發(fā)揮作用,而對其他經絡作用不明顯,憑此作為選用藥物的依據(jù)。歸經學說創(chuàng)自金·張元素,他認為取各藥性之所長,使之各歸其經,藥有專司,而使藥專力宏。在《珍珠囊》用藥心法中提出:“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三焦火,須用黃芩佐之,柴胡瀉肝火,須用黃連佐之,膽經亦然,黃柏瀉膀胱火。”
在歸經理論基礎上又倡引經報使論,即該藥不但自己歸屬某經,而且還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某經,發(fā)揮整體效果,提出十二經引經藥為:“太陽經羌活,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少陽經柴胡,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陽明經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腸也。太陰經白芍藥,脾肺也。少陰經知母,心、腎也。厥陰經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絡也。”在主治心法中舉出“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蔓荊,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李東垣師承張元素,深受張氏影響,撰《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繼承了張氏歸經引經報使理論,對眼病提出:“凡眼暴發(fā)赤腫,以防風、黃芩為君以瀉火,以黃連、當歸身和血為佐,兼以各經藥用之,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黃、當歸身為君,以羌活、防風為臣,甘草、甘菊之類為佐。”體現(xiàn)了李東垣治病注意標本緩急的思想和用藥遵循藥物歸經及引經報使的學術觀點。
鼎上甘草
歸經強調藥有專司,引經則使方有導向,從而提高療效,歸經理論、引經學說對眼科用藥有深刻影響,具體如下。
明辨經絡,歸經用藥
歸經學說是在中醫(yī)辨證論治基礎上,對臨床用藥的經驗總結,如治頭痛、項背強痛多用羌活、葛根,巔頂痛多用藁本,前額痛多用白芷,按經絡分部位則羌活、葛根、藁本均屬膀胱經,白芷屬胃經。又如《原機啟微·風熱不制之病》羌活勝風湯的應用,原方治風熱所致黑睛星翳、白睛赤腫、頭痛鼻塞、眉棱骨疼、涕淚等癥,應用時強調“必要明經絡,方能應手”,提出“翳自內眥而出,為手太陽、足太陽受邪,治在小腸、膀胱經,加蔓荊子、蒼術……
自銳眥客主人而入者,為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受邪,治在膽與三焦、小腸經,加龍膽草、藁本,少加人參……自目系而下者,為足厥陰、手少陰受邪,治在肝經、心經,加黃連,倍加柴胡。”以上按發(fā)病部位分經用藥的方法,雖然各家選用藥物或有出入,但一直為后世推崇延用,成為治療外障星翳、白睛赤脈和處理不同部位眼外傷的用藥依據(jù)。
歸經學說必須和藥物的四氣五味結合起來用藥,才能更有針對性。臟腑經絡各部病證有寒熱虛實的不同,應用藥物應有溫、清、補、瀉的選擇,才符合辨證論治的精神。如黨參、白術、附子、肉桂、石膏、知母、大黃、枳實均入脾經、胃經,而性味不同。參、術甘溫,具有補氣健脾、資生氣血作用。附、桂辛熱,溫腎助陽,溫陽化氣。石膏辛甘寒,知母苦寒,清熱瀉火,清陽明氣分實熱。
巧用風藥,引經升散
目居高位,“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基于病位,在眼科風邪致病十分常見。眼科的引經藥以風藥居多,與風藥性味辛、溫,具有升、浮的性能有關。凡癥見目赤腫痛、癢澀流淚、眉骨痛均為風邪所致。夾寒則頭痛、身痛、寒熱鼻塞,夾熱則眵多熱結、口渴便干,風與濕合則赤腫濕爛。祛風藥頻為應用,或辛溫發(fā)散,或辛涼解表,或與清熱利濕,活血化滯合用,組方有羌活勝風湯、祛風散熱飲子、萬應蟬花散等用于臨床,此為常用大法。
然而除此以外,祛風藥在眼科還有獨特的用法,如引藥上行、升發(fā)陽氣、發(fā)散郁火、補腎疏風等,充分利用了防風、羌活、白芷等藥氣味俱薄、升而浮的特性,將其疏散、升發(fā)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新的高度。應用之廣,配伍之妙,不同于其他學科,可謂圓機活法,用藥靈巧,形成了眼科臨床用藥的一大特色。
肝膽二經,獨鐘柴胡
目為肝竅,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眥(瞳子髎),肝膽互為表里,肝膽二經與目的關系至為密切,肝膽及其經絡陰陽失調則生眼病,其病好發(fā)于風輪、瞳神。外障目赤腫痛以肝膽郁火為主,內障青盲視惑為氣血津液逆亂所致,治以疏風散熱或調理氣血津液,選擇用藥歷來獨鐘柴胡。柴胡苦、辛、微寒,歸肝膽、包絡、三焦經,用其涼散,外可解肝經風熱,清肝膽郁熱,內可通利玄府,開氣液通道,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并廣泛應用于眼科臨床。
柴胡
薄荷、蔓荊子
柴胡配薄荷、蔓荊子除風散熱,如《一草亭目科全書》金液湯(柴胡、蔓荊子、薄荷、荊芥、防風、獨活、桔梗、前胡、黃芩、知母、赤芍)治眼外紅腫疼痛的外障眼病,本方以柴胡、蔓荊子為君疏風散熱、清利頭目,配合荊芥、防風、薄荷、前胡、獨活、桔梗為臣,增加祛風藥力,黃芩、知母清熱,赤芍活血散滯,諸藥相伍,體現(xiàn)了治療外障眼病除風、散熱、活血的原則。
柴胡
姜半夏、黨參
柴胡配姜半夏、黨參功能補氣和中,助三焦氣液流通?!秱摗沸〔窈鷾ú窈?、黃芩、人參、姜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棗)為和解少陽的驗方,柴胡疏暢氣機、升發(fā)陽氣、解除郁熱,為主藥,配姜半夏燥濕運脾,人參補氣扶正,黃芩清解郁熱。少陽即膽和三焦,為氣液合聚,流行之樞。氣液運行失常,在眼科可見水飲痰濁諸癥,如目脹、目眩、胞瞼腫脹、眼底滲出、水腫兼見胸脅苦滿、吞酸噯腐等癥,均有應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成功的報告。
柴胡
當歸、白芍
柴胡配當歸、白芍疏肝解郁,養(yǎng)血柔肝,治肝郁脾虛,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肝體陰用陽,肝喜條達,職司疏泄,七情刺激可致肝氣郁結、肝脾不調,本方疏肝解郁、健脾益氣,治氣機不暢、肝郁血虛,目竅失養(yǎng)而見視力下降,視瞻昏渺諸癥。自劉河間創(chuàng)玄府學說以來,丹梔逍遙散、解郁逍遙湯廣泛用于治療熱氣怫郁,玄府郁閉引起的諸多眼病。
藥翁
綜上所述,柴胡因其性味、歸經的特色,十分適合眼科應用,無論虛實但求配方得宜,內障、外障多種眼病皆可應用,而且上述諸方又可衍化出許多類方。應用之廣,一言以蔽之,誠可謂內障、外障、肝膽用事,獨鐘柴胡。
補益肝腎,退翳明目.用于初期及中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32過敏性眼病,如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卡他性結膜炎、巨大乳頭性瞼結膜炎、過敏性或特異反應性角結膜炎等,解除其癥狀和體征。由 I型速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或肥大細胞)引起的非感染性炎性眼疾。
健客價: ¥37主要治療初期老年性白內障、輕度糖尿病性白內障或并發(fā)性白內障等。
健客價: ¥6.5本品主要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糖尿病性白內障或并發(fā)性白內障等。
健客價: ¥6.5清肝,明目。用于早期白內障,結膜炎。
健客價: ¥32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38清除異常黑膽質及膽液質,除障明目。用于白內障。
健客價: ¥42明目退翳、鎮(zhèn)靜安神。用于角膜云翳、斑翳、白斑、白內障及神經衰弱。
健客價: ¥39清肝,明目。用于早期白內障,結膜炎。
健客價: ¥86初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14.5明目退翳,鎮(zhèn)靜安神。用于角膜云翳、白斑、白內障及神經衰弱。
健客價: ¥52用于?;撬岽x失調引起的白內障。也可用于急性結膜炎、皰疹性結膜炎、病毒性結膜炎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8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225用于治療葡萄膜炎、角膜炎、鞏膜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治療眼內手術后、激光濾簾成形術后或各種眼部損傷的炎癥反應,抑制白內障手術中縮瞳反應;用于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后止痛及消炎;春季結膜炎、季節(jié)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性眼病,預防和治療白內障及人工晶體術后炎癥及黃斑囊樣水腫,以及青光眼濾過術后促進濾過泡形成等。
健客價: ¥7.5滋補肝腎,養(yǎng)陰生津,清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羞明畏光、視物模糊;青光眼,初、中期白內障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31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26.5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健客價: ¥34.2本品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玻璃體渾濁等眼病的治療。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