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們對中醫(yī)針灸療法都非常熟悉,但是艾灸就聽說的少。其實,艾灸就是指針灸中的“灸”,也是通過外力作用于穴位治療多種疾病。其中,通過艾灸治療中風病,就能取得非常不錯的療效。下面,小編給您講解中醫(yī)是如何治療中風的。
中風的常見癥狀
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大體上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腦血管病,其致殘率較高,多數(shù)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且上肢功能較下肢恢復慢,部分患者在恢復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上肢肌張力增高,甚至形成手臂屈曲攣縮,給上肢的康復造成極大困難,按壓配合艾灸井穴可有效緩解上肢肌張力增高,改善上肢運動功能障礙,介紹如下。
艾灸治療的操作方法
操作:取穴:手部六井穴: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沖、少澤。施術(shù)者先用大拇指腹分別按壓患側(cè)六井穴,每穴按壓1分鐘,然后將點燃的艾條對準上述穴位,約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以局部有溫熱感、無灼痛為宜,每穴灸5~10分鐘,上述治療每日1次。
從陰陽學說來講,拘緊收縮屬陰,舒展伸張屬陽,中風后上肢屈肌肌張力增高乃因“陰有余而陽不足”所致,故臨床常以瀉陰經(jīng)、補陽經(jīng)為針刺法來治療。井穴位于四肢末端,表里陰陽經(jīng)交接之處,為經(jīng)脈原氣所發(fā)之根本,具有接氣通經(jīng)、交通陰陽之功,按壓配合艾灸井穴作用溫和,一方面通過刺激上肢末梢陰陽經(jīng)交會處,可使陰陽相得,經(jīng)氣交貫,以改善陽緩陰急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又反射性地影響了大腦皮層,使上肢較高的肌張力下降,加快了康復的進程,且克服了針刺過于疼痛不能耐受的缺點。
通過上文對艾灸治療中風的手法與療法分析,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艾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還要說明的是,艾灸對治療中風雖然有一些效果,但是中風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給予自己足夠的耐心,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