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講,脾胃為倉廩之官,是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能輸布水谷精微,升輕降濁。脾喜溫喜燥,最惡濕邪。濕邪困脾,則影響水谷的消化吸收,使其受納、轉輸、傳導等功能失調。在上表現(xiàn)為面垢面腫眵多;在下則反映為小便混濁,大便溏瀉;肌膚可出現(xiàn)小水皰;婦女則可能帶下多。大腸經(jīng)與胃經(jīng)緊密相連,胃經(jīng)氣血不暢,濕滯大腸,腑氣不利,則大便黏膩不爽,甚或反復發(fā)作,時起時伏,纏綿不休。
春季艾灸除濕效果最佳。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jīng)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諸經(jīng)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對春季除濕邪更是有他法所無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濕: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如果體內濕氣很重,腸胃不適,可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xù)施灸2-3周,養(yǎng)生保健可每周1-2次。
頭暈頭痛、精神不振:臨睡前用溫熱水泡腳10分鐘,擦干后上床仰臥,由他人將清艾條點燃,對準足底涌泉穴施行溫和灸,雙足每穴各灸15-20分鐘。每日1次,7日為一療程。
補腎固元:用艾條灸關元穴5-10分鐘,或用艾罐灸30-40分鐘。長期施灸有理氣和血、補腎固元之功效,能治療濕熱滯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tǒng)各種病癥及婦科疾病,治療疾病隔日1次,連續(xù)施灸1個月。
選擇艾條且辨別艾條的質量。好的艾絨是至少三年的陳艾,這樣的艾絨沉淀后去掉了燥性藥力更穩(wěn),煙更小,青艾的煙是黑色的,陳艾的煙是白色的。
飲食配合祛濕:平時飲食上盡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膩、甜食、飲酒外,可側重多吃些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如濕邪較重可適當吃些中成藥治療,如二妙丸、平胃散、參苓白術散等,每天服用1-2次,一般連服5-7天即可。推薦閱讀:體內濕氣過重一個穴位搞定
活血化瘀。
健客價: ¥39活血化瘀。
健客價: ¥117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9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5主要用于對患者泌尿系統(tǒng)引流、導尿。
健客價: ¥29無。
健客價: ¥39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钛?。
健客價: ¥168見說明書。
健客價: ¥319見說明書。
健客價: ¥13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9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27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