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家中拔罐主要問題是防止燙傷和拔罐時間過長造成局部皮膚起水皰。建議最好選用抽氣罐或橡膠罐,拔罐時間以5—15分鐘為宜;分清體質。
體質過于虛弱者不宜拔罐,會使虛者更虛;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以及孕婦、婦女經期、過飽、過饑、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肚臍、心前區(qū),皮膚細嫩處、破損處、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拔罐后,皮膚處于一種被“傷害”的狀態(tài),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fā)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拔罐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拔罐后若起泡,每個罐內多于3個泡,就應及時涂燙傷膏,或去醫(yī)院處理。
走罐的方法
走罐療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變部位涂以適量潤滑劑,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使之吸著于皮膚,然后,用手推動杯罐在病變部位來回滑動,從而使皮膚產生潮紅或郁血現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由古代拔罐療法發(fā)展而來,為拔罐療法中的一種,又可稱為推罐療法,現代應用較為廣泛。本療法療效確實,尤其對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療法無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療時又有一些不適感,因此,醫(yī)生和患者之間的合作往往會成為能否取得療效的關鍵。
操作方法
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涂上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在罐口后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循著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順、逆時針走向推動,至走罐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或出現瘀血斑時,才將罐起下。
走罐療法一般分為局部走罐和循經絡走罐兩種。
1.局部走罐:以病變部位為中心,進行較小范圍的上、下、左、右旋轉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順逆時針走向的緩慢旋轉。
2.循經走罐:以與病變相關連的經脈為主,進行較大范圍的循經走罐治療。如腰肌勞損,即循經過腰部的督脈經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的走罐治療。
禁忌癥
1.皮膚有過敏、潰湯、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體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項
1.本療法應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膚上涂上凡士林之類的潤滑油,現時便于推動,減少疼痛;二則避免皮膚損傷。
2.推罐時,動作緩慢,用力均勻,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傾斜度。即后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這樣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動,就有會產生較大的阻力。
3.走罐療法宜選用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圓、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拔罐后注意事項
拔罐后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對患者情況了解了,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未收錄醫(yī)院中醫(yī)綜合科代金剛
3.罐子溫度較高,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偟囊?guī)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注意如下拔火罐事項可有效防止起水泡
一、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二、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三、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五、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六、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七、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八、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F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拔罐療法,中醫(yī)拔罐,走罐的方法以及拔罐后注意事項等有關知識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對于有關拔罐的知識,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如果你不想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病,例如感冒,著涼等煩惱,又不想吃藥,畢竟是藥三分毒,那么請試試用拔罐療法來緩解病癥吧!
用于更年期綜合征,癥見潮熱、盜汗、失眠、煩躁、抑郁、頭痛、心悸等。
健客價: ¥553用于更年期綜合征,癥見潮熱、盜汗、失眠、煩躁、抑郁、頭痛、心悸等。
健客價: ¥6432調節(jié)油脂平衡,補充水分,改善皮膚狀況。用于抑制痤瘡、消除炎癥、淡化痕跡,又能保留皮膚的水分,防止皮膚干燥。
健客價: ¥981.本品與其他抗結核藥聯(lián)合用于各種結核病的初治與復治,但不宜用于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 2.適合醫(yī)務人員直接觀察下的短程化療。 3.亦可用于非結核性分枝桿菌感染的治療。 4.與其他抗麻風藥聯(lián)合用于麻風治療可能有效。
健客價: ¥27傣醫(yī):通塞勒塞攏,兵農桿農內農接,混兵內,兵。 中醫(yī):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用于氣滯血瘀所致乳癖, 乳腺小葉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
健客價: ¥39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510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1800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 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1120適宜有黃褐斑的成年女性 ,祛黃褐斑。
健客價: ¥180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664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 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68傣醫(yī):別菲解逼。兵休占,兵那干。 中醫(yī):疏風清熱,解毒消痤。用于風熱上逆所致的痤瘡,黃褐斑。
健客價: ¥2160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神經衰弱,小便頻數,風濕骨痛。
健客價: ¥6.8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健客價: ¥14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健客價: ¥6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健客價: ¥6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健客價: ¥7壯腰健腎,養(yǎng)血,祛風濕。用于腎虧腰痛,膝軟無力,小便頻數,風濕骨痛,神經衰弱。
健客價: ¥11清熱利濕。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健客價: ¥63.75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滯腫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胸腹刺痛,癰疽腫痛。
健客價: ¥13用于更年期綜合征,癥見潮熱、盜汗、失眠、煩躁、抑郁、頭痛、心悸等。
健客價: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