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 八成為雌激素依賴型
目前,醫(yī)學界認為子宮內膜癌可能有兩種發(fā)病類型。一種是雌激素依賴型,占比為80%-90%。這種類型的患者,年齡相對比較年輕,其發(fā)生可能是在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下,發(fā)生子宮內膜增生癥(單純型或復雜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甚至癌變。另一種是非雌激素依賴型,占比為10%-20%,年齡相對比較老年,其發(fā)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系。
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屬于子宮內膜癌常見類型,其發(fā)生與雌激素相關。臨床上常見于無排卵性疾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長期服用雌激素的絕經后婦女以及長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婦女。患者較年輕,常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絕經延遲。
高危人群 三類人群建議定期篩查
臨床研究發(fā)現,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是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人群,沒生過孩子的女性,年輕的無排卵的女性,還有卵巢有分泌雌激素功能腫瘤的女性,同時也包括長期接觸較高雌激素含量的食物或藥物的女性,有這些因素的女性朋友,都應該是密切監(jiān)測的對象,建議定期(每年)進行篩查。
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fā)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上。對絕經后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重視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對已證實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根據患者情況宜行全子宮切除術,有生育要求者應及時給予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并監(jiān)測病情變化。改變生活習慣,節(jié)制飲食,加強鍛煉,通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富貴病”的發(fā)生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病率。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具體表現
1.無排卵
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月經紊亂,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而長期處于增生狀態(tài)。
2.不育
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xù)性刺激,長期處于增生狀態(tài)。
3.肥胖
尤其是絕經后的肥胖,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4.晚絕經
據有關報道,絕經年齡大于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者的1.5~2.5倍。
5.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卵巢濾泡持續(xù)時間長,雄激素轉化為雌酮,導致內膜增生或增殖癥,進而可發(fā)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
6.卵巢腫瘤
產生雌激素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和卵泡膜細胞瘤,約25%的純泡膜細胞瘤并發(fā)子宮內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
許多研究指出了應用雌激素長期替代治療會導致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8.其他因素家族史
有卵巢癌,腸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內膜癌的可能性較無家族史者高。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女性,其可能系林奇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對于女性林奇綜合征的患者,進行子宮內膜癌的篩查至關重要。篩查方法包括經陰道超聲和子宮內膜活檢,應該從30-35歲開始,每1-2年進行一次。
在這里,特別要對即將或者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朋友講一下,雖然適量的雌激素,對于減輕更年期癥狀、骨質疏松癥有較好的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雌激素就能胡亂吃,女性朋友在購買及使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建議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嚴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癥,并合理使用。
本品用于治療下列疾?。?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腎癌。
健客價: ¥870本品用于卵巢癌、SCLC、惡性淋巴瘤、子宮內膜癌的聯合化療,對卵巢癌及SCLC療效尤佳。
健客價: ¥62本品可用于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還可用于晚期乳腺癌、子宮內膜癌。
健客價: ¥15主要用于治療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子宮內膜癌,對腎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也有一定療效。并可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食欲和惡病質。
健客價: ¥339主要用于治療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子宮內膜癌,對腎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也有一定療效。并可改善晚期癌癥者的食欲和惡病質。
健客價: ¥95主要用于治療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子宮內膜癌,對腎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也有一定療效。并可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食欲和惡病質。
健客價: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