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工作的時候,學習時間管理,我看日本作者勝間和代寫的《時間投資法》,其中有個說法是,“要不惜代價去創(chuàng)造間,為了創(chuàng)造出時間你要舍得打車”。
第一眼看到這個說法時,不理解,當時想這不是笑話嘛!我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薪水沒多少,讓我打車?作者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北京打一次車一頓飯的錢就進去了,還為了節(jié)省時間,時間有那么金貴嗎?
后來,工作了沒幾年,改變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像作者說的那樣,我開始非常認可花錢買時間的理念了。
而發(fā)生這樣改變的原因是,收入變了,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稀缺了。思維模式隨之改變了。
對于一個窮學生來說,打車上下班確實奢侈。況且,剛?cè)肼殘瞿菚?,一天工作完之后還能看看劇,刷刷微博,過得沒那么緊迫。
相反,作者勝間和代,她是日本前麥肯錫和前JP摩根員工,標準意義上的金領(lǐng)階層,辭職后還從了政。打車對她來說很值,她在書中還提出騎自行車出行節(jié)省時間,買個導航儀配上,這樣不堵車,去近的地方很快。
她在書里寫到,如果要比較干一件事情、買一個東西值不值的話,一個方法是計算你的時薪來對比。
所謂小事用腦,大事從心。找個對象,選工作看自己喜不喜歡,買個小東西考慮值不值的問題,要理性地想,就按市場價比就可以了。而用時薪衡量,是因為時薪反映的就是市場對你的價值的認可度。
比如月薪1萬元,一個月工作22天每天9小時算下來,時薪是50元左右。假設(shè)你想買個好本子,要50元,貴吧?
但這個本子有特別的模版格式設(shè)計,不用你每天拿尺子畫線了,它未來至少能節(jié)省你一小時,這時候你就該把它買下來,而不是買個大路貨的筆記本,自己天天畫線。
打車的邏輯也是這樣,這是一個算經(jīng)濟賬的思維,買入時間這種更稀缺的資源。通過購買別人的服務(wù),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
具有“富人思維”的人持有著相對稀缺資源更有價值的理念,舍得花錢,買服務(wù),買時間,買知識、買培訓,買信息,舍得花錢培養(yǎng)深度關(guān)系,而不是泛泛的社交。
在富人的思維里,錢只是實現(xiàn)目標的資源之一。在錢面前,時間、人情、知識技能和商業(yè)信息都是生產(chǎn)資源,錢可能都不是最值錢的。做成了事情,錢自然地就隨之而來。
與“富人思維”不同,時間之外,“窮人思維”還吝嗇于花錢在教育培訓上,吝嗇于花錢買知識、信息,吝嗇于買服務(wù),時間不知道用來做什么,就大量揮霍。湊熱鬧,看八卦,為別人操碎了心,讓網(wǎng)上的廣告商把他們的時間都收割了。
說起來,建立“富人思維”和脫離“窮人思維”并不容易,我們都有環(huán)境的局限性。
但即使是窮學生階段,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樣的思維,更別說職場人了。
比如,每個月能否拿出一二百元作為教育基金,用來買書或者上需要的網(wǎng)絡(luò)付費課?可不可以打工賺錢,不向父母伸手,也積累一些社會經(jīng)驗?可不可以不在網(wǎng)上閑逛,把自己的時間以超低價送給廣告商,而多去學點有用的東西?
思維都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自己難以覺察其中的問題。
我身邊認識的很多老人,盡管兒女收入非常高,每月都給他們很多錢,但他們?nèi)员A糁蟼€世紀物質(zhì)稀缺時代的習慣,要省錢,要囤積東西,怕將來用得上。這都是他們那會兒窮的時候養(yǎng)成的應(yīng)對稀缺的策略。
家里沒用的東西舍不得扔,塑料袋、油桶、鞋盒子要囤起來留著放東西。不再穿的衣服塞滿了衣柜,每次換季整理都累得夠嗆,想著送給哪個親戚,可是這年代了誰要?。?/p>
“窮人思維”窮怕了,買東西圖的是單純的便宜,理論上是可以更少資源買更多數(shù)量??吹酱蛘鄞黉N和附贈小禮品就興奮,就不理性了,有買一送一還便宜的就絕不考慮那個價格高的但更合身份、效用更大的東西,不占這便宜心里就難受。
結(jié)果呢,買回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還占地方,而下一回再去,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即使現(xiàn)在有錢了,不再窮了,但慣性思維很難改過來。
不單自己這樣,可怕的是,這種思維也會言傳身教影響下一代。
過年朋友聚會,有的人會想把孩子支出去,怕給朋友帶來負擔,因為自己沒機會給對方紅包,數(shù)年都如此,而有的人,不管什么場合,每次都帶著孩子,而且還伸手主動要紅包,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來占便宜了。這就是沒擺對感情的位置,一味占錢的便宜。
這些人也并不窮,他們是小富,攢了一些家底,但遺憾的是,“窮人思維”卻在一代代地傳遞著。
我們花錢買了時間,到家后可以好好休息,或者運動健身,讓自己有個好的精神狀態(tài)。也可以用來學習或孵化新的可能性,做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沒準將來做個斜杠青年,有其它收入來應(yīng)對多變的競爭。
隨著你的成長,錢之外的資源相比起來會更稀缺,有錢的你得學會投資去買入其他稀缺資源,為自己買入一個持續(xù)的未來。
只有脫離單純關(guān)注錢的“窮人思維”,建立起來錢—時間—知識技能和情感人脈的通路,用一種不斷投資未來的思路做事情,才能在未來有更多的改變。
而我看到的那些,寄希望于省錢、攢錢,某一天干一票大的能一夜暴富的,都沒有好結(jié)果。
聽別人說股市行情好,能賺大錢,啥也不懂就貿(mào)然投入,結(jié)果被當成韭菜收割了。你讓他去讀個在職研究生,他卻覺得既貴又花時間,還沒用。
有“窮人思維”的人總想著自己只是缺一個機會,而他們忽視平時的積累。缺乏學習試錯的機會、開闊眼界的機會,缺乏足夠花錢買價值的正確訓練機會,最后走進了對錢的偏執(zhí)中。
可是說起來,他們最后就只固守那一點小錢了,而那些通往未來的機會都被忽視和錯過了,因為他們會覺得“機會太小,浪費錢”。
人的一生,總要去面對各種的是非得失、榮辱成敗,唯有內(nèi)心淡雅,方能從容自在。
生活不是戰(zhàn)場,無需一較高下。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所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說人,不要在意被說。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
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zhì)。
沉淀自己的心,靜觀事態(tài)變遷。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語,人穩(wěn)不言。學會淡下性子,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無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無友。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長,不可揚,越揚越少。得意時莫炫,失意時莫餒?;o百日紅,人無百日衰,三分靠運,七分靠己,努力過就好,盡了心就行,結(jié)果不是最終的目的,過程的體會,才是最真的感悟。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盡心;萬事不講圓滿,只求盡力。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ǖ恃牛收?,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艷、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于比較,煩惱緣于心。
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欲望是壺里沸騰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為火的熱量而沸騰,心因為杯體的清涼而不驚。當欲望遇涼,沉淀于心,便不煩,不惱。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輕視他人的成績。每個人的價值不同,無需對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無用價值,未必真的無用。不輕一人,不廢一物。
以一顆謙卑心,看身邊人;以一顆恭敬心,看身邊事。
他人總有你看不到的優(yōu)點,也總有你發(fā)現(xiàn)不了的價值,無需對他人的努力評頭論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好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
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看、不聽、不想,就能心生清靜。有時,煩惱不是因為別人傷害了你,而是因為你太在意。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看,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事,世人度;人間理,人自悟。面對傷害,微微一笑是豁達;面對辱罵,不去理會是一種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寬容;退讓不是無能,而是大度。“計較”生是非,“無視”己清靜。
愿人生如水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