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您想每天都獲得最實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您想每天都獲得成長的能量,如果您想和諧與另一半的關(guān)系,那么請您關(guān)注我們吧,教子有方智慧父母,伴隨您和您的家人一起綻放</p> <p><strong> 每一個人,都享有父母十重恩:</strong></p> <p> 一是懷胎守護恩,二是臨產(chǎn)受苦恩,三是生子忙憂恩,四是咽苦吐甘恩,五是回甘就濕恩,六是哺乳養(yǎng)育恩,七是洗濯不凈恩,八是遠行憶念恩,九是深加體恤恩,十是究竟恩憐憫。</p> <p> 從懷胎十月,到哺乳養(yǎng)育,孩子長大,遠行又是父母無盡的牽掛。沒有任何人的恩德大得過父母,他們不僅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給我們撐起一片天空,當我們翅膀硬了,父母放我們展翅高飛。</p> <p> 對于父母這么大的恩情,先看看古人是怎么報答父母的呢?</p> <p>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很不起,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四個書法大家;詞作方面,與秦觀并稱“秦黃”。黃庭堅是一個大孝子,每天晚上親自為老母親洗滌溺器(便壺)。即使是人長大了,身份高貴了,卻仍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每天都在盡人子之責(zé)。</p> <p> 東漢郭巨,以孝聞名于世,他“埋兒奉母”的故事被收錄《內(nèi)邱縣志》中,后被選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廣為傳誦。郭巨因“家貧歲兇”,討飯流落到一個小鎮(zhèn),給人幫傭度日,生活十分艱難。郭巨有一老母和一個不滿三歲孩子。老母疼愛孫子,郭巨孝敬的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給孫子。郭巨對妻子說:“本來能讓母親吃上飯就已很困難,再有兒子分享她的飯食,老人家恐怕就會餓死了。”夫妻為孝敬老人,在供養(yǎng)母親吃食時帶孩子到河邊玩,孩子不幸淹死。郭巨怕失去孩子的消息讓母親傷心,就和妻子一起把孩子埋了,此時一個驚雷,孩子竟然醒轉(zhuǎn)過來。</p> <p> 古人孝感動天,而今,反觀我們現(xiàn)代人又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呢?</p> <p> 《天下父母》進行了農(nóng)村的孝道調(diào)查:30%的子女對父母視同路人,52%的子女不盡孝。真正盡到贍養(yǎng)義務(wù)的,不到20%。這是一組多么寒心的數(shù)字。農(nóng)村的孝子少,逆子多,因為不孝的身教,比言傳更有榜樣的力量。城里人受到的教育好,是不是城里人都是孝子了呢?《弟子規(guī)》講“兄弟睦孝在中”,可是因為爭遺產(chǎn)而手足相殘的案例不少。養(yǎng)老院里人滿為患的情況處處可見。老人最想要的是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養(yǎng)老院再好的醫(yī)療和服務(wù)條件,都代替不了親情。</p> <p> 孝是打開心門的鑰匙;孝是對治自私的良藥;孝是凈化心靈的良藥。</p> <p> 當代社會,科技迅猛發(fā)展,生活水平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毒奶粉、毒大米、地溝油事件層出不窮,我們不能吃到放心的糧食,不能買到安全的用品,大家都在抱怨世道人心壞了,社會風(fēng)氣不好。社會學(xué)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比如這是快節(jié)奏生活造成的社會必然發(fā)展趨勢,比如笑貧不笑娼的價值觀取向……找找根源,卻是孝道的缺失。</p> <p>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行孝,怎敢欺誑他人而損祖宗之德,怎敢做壞事而讓父母蒙羞,怎敢作惡讓父母不安!</p> <p> 百善孝為先。行孝道能讓一個人從無禮變得有禮;從情緒化變得克制;從自私變得利他;從貪婪變得謙讓;從懦弱變得勇敢。</p> <p> 諸事不順,皆因不孝。學(xué)了很多期家庭教育的老學(xué)員,對這一點體會更加深刻。他們因為夫妻關(guān)系不和睦、孩子叛逆,或者工作不順利走進了家長課堂,經(jīng)過不斷學(xué)習(xí),力行,反思,才發(fā)現(xiàn),孝道的缺失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根源,孝道彌補上了,一切境遇就隨之改變了。輔導(dǎo)員老師毛海群勇敢地在眾人面前剖析自己的種種不孝,以及自己所遭遇的種種痛苦,和學(xué)習(xí)后對父母孝心打開后的變化,她的現(xiàn)身說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行孝是福,不孝是苦”。</p> <p> 每一個父母都不愿意缺席我們的成長,我們也不應(yīng)該缺席他們的衰老。我們應(yīng)該參與父母的生活,和他們一起享受生活。您陪我長大,我陪您變老!</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