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跟家人有沖突,總是為此爭吵,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嗎?”下面一個例子家長們可能似曾相識:
吃飯的時候,媽媽希望孩子自己吃,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東拐一勺,西撬一下,吃得滿桌子滿地都是。奶奶看不下去了,上來就喂,孩子不吃了,奶奶就端著碗,追著喂。
孩子哭鬧,爸爸認為不能慣著孩子,孩子一哭就大聲說:“不許哭,哭什么!”然后再指著媽媽呵斥:“瞧你把孩子慣的!”
想買玩具,媽媽認為家里的玩具很多了,不需要再買了。爺爺卻覺得,想要就買吧,我們家不差錢!
是不是發(fā)現(xiàn)這些場景很熟悉?再和睦的家庭關系,都會在有了孩子之后經(jīng)歷一番重大考驗。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相信很多家庭都出現(xiàn)過家里人互相“拆臺”甚至“打架”的情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家庭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尤其是夫妻觀念的分歧,必然帶來教育行為上的極大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
可能會導致孩子具有雙面型人格
會讓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受到影響
不利于孩子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不利于父母權威的建立
會因相互推諉而錯失教育孩子的機會
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如何造成的呢?
1.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
2.采取了無效的溝通方法
3.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
4.家有強勢成員,對其它成員的教育方法不以為然
5.家庭關系不融洽
6.孩子的父母沒有承擔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7.沒有聆聽孩子的心聲
以上7大原因,在你的家庭中存在嗎?當家庭教育遭遇理念不同時,父母究竟應該怎么辦?
從改善夫妻關系做起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第一,親子關系第二。只有把夫妻關系理順了,其他關系才能理順,家庭才會幸福。要知道如果夫妻關系融洽了,孩子教育也就迎刃而解。有的時候,夫妻沖突,更多是被情緒牽著走,情緒處理好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爭執(zhí)其實也無足輕重。
在教育理念上,要學會“求大同”
在教育觀點上,父母要經(jīng)常溝通,甚至孩子出生前就該思考和交流一些問題了,比如: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養(yǎng)成哪些好的習慣?出現(xiàn)教育問題應該把握怎樣的原則?這些問題可以借鑒一些育兒書籍、育兒專家的指導。夫妻雙方也應該達成共識,堅持出現(xiàn)問題絕不相互指責的原則,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
對教育分歧能夠存“小異”
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在孩子面前吵架、沖突,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比理念不好危害大的多,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另外,要學會巧妙化解一些沖突。有時候孩子犯了錯,父母中的一方越說越來氣,甚至要體罰孩子,另一方要學會巧妙化解,把孩子拉來過來,告訴孩子,你看你這樣做多不好,媽媽(爸爸)生氣了。這樣既保護了孩子、教育了孩子,也給另一方一個臺階下,千萬不能火上澆油。
教育孩子要保持連貫性
為了讓孩子不產(chǎn)生“錯亂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千萬不能“朝令夕改”,今天要求孩子這樣做,明天又要求那樣做,一天一個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讓父母的教育權威得到質疑的削弱。而且,父母對孩子態(tài)度的“變換”會在無形中助長孩子的“氣焰”,為孩子的不良行為制造了“防空洞”。
父母與祖輩協(xié)調一致
一個家族照顧一個孩子,盯著一個孩子的情況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時候,孩子和祖輩在一起的時間比和父母還要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祖輩有豐富的經(jīng)驗,父輩有先進的理念。要想將這兩者完美地結合在孩子身上,父母就要懂得與祖輩進行協(xié)調,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做好分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