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助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
孩子年齡小,對時間概念很模糊,平常只聽到媽媽說“時間不夠了,快點!”但根本不知道5分鐘是多長時間,半個小時又是多長時間。
若是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有意識的幫助一下孩子掌握時間概念,比如讓他知道1分鐘是大概是他們去衛(wèi)生間小便的時間,半個小時是新聞聯(lián)播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
二、分清大人的節(jié)奏和孩子的節(jié)奏
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律”,但常?;煜俗月傻臉藴剩汛笕说臉藴识楹⒆拥臉藴?。比如,大人覺得自己吃飯只需要十幾分鐘,也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時間段吃完,當孩子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的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也因孩子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而感到心煩意亂,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若是這種情況,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允許并適應孩子的慢節(jié)奏,一起探索和諧的生活。
三、幫助孩子合理規(guī)劃一下時間
比如去上學,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起床洗漱和吃飯要多長時間,路上要留多長時間,我們最少要在什么時候起床,最遲要在什么時候出門。
四、變催促為提醒
催促,給人壓迫感,讓人感到被控制、被指責,而善意的提醒讓人感到如春風拂面,更愿意接受。
催促,在頻率上類似與嘮叨,反復強調一件事情,讓人感到厭煩,而善意的提醒,往往是點到為止,只說一次,故不會讓人太反感。
催促,如同一個惡魔手持棍杖緊緊趕著你前進,稍有遲緩,便會遭受懲罰。善意的提醒,似出門前媽媽的輕聲叮囑,讓你感受到溫暖而自由。
父母不妨變催促為提醒,給孩子一個緩沖期,同時給孩子傳遞溫暖、信任的感覺。比如說:“還有10分鐘的時間,我們就要出門了,你要在10分鐘之內要吃完早餐哦。”
五、試著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適當?shù)淖尯⒆映袚约盒袨楹蠊?,更能讓孩子收獲經驗。比如,因遲到,被老師批評或處罰;因拖延,錯過了得到某些東西的機會等。讓孩子受點小挫折,更能讓他明白和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