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冰柜藏妻”一案鬧得沸沸揚揚,兇手殺害自己新婚妻子,藏尸家中冰柜長達3月。
兇手鎮(zhèn)定地與尸體生活了3個月,還用手機偽裝成妻子,與親友聯(lián)系。直到事發(fā),鄰居都不敢相信,一向內(nèi)向、友善丈夫怎么會做出如此可怖的事。
但世界上就是有這一類人,人格中“精神變態(tài)”特征最為明顯。他們看似都擁有美好的家庭和友誼,自信、具有魅力。但實際,自視甚高,自認為強大無敵、對他人冷漠無情。
今天,想借“冰柜藏尸案”,教大家一些簡單的識別和應(yīng)對反社會人格者的方式。
恐怖的精神變態(tài)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稱呼很多,如“自我病態(tài)”、“社會病態(tài)”和“精神變態(tài)”等。
比起“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精神變態(tài)”一詞似乎更為人熟知。在很多影視作品里的連環(huán)殺人狂、冷血殺手或暴力罪犯都是如此。
RobertHare用“精神變態(tài)”一詞,來指代“反社會人格”中的極端群體。
在心理學(xué)中,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與自戀型人格障礙一同被歸在B類人格障礙之下,以戲劇化、情感強烈、不穩(wěn)定為特點。
辨識“惡魔”的技巧
世界上大約有4%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每25個人中就有1個是惡魔。細思極恐。“暴力型精神變態(tài)”(殺人兇手、連環(huán)殺手、大規(guī)模殺戮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極有可能因犯法而被監(jiān)禁或處死。
但“非暴力型精神變態(tài)”更為普遍,也更難識別。
“非暴力型”擁有健全的身份認同和現(xiàn)實檢驗的能力,他們能比較好地掩飾自己的反社會性。他們通常不會公然犯法,法律拿這些人也沒辦法。
他們看似擁有溫暖的家庭和友情,自信且具有魅力,實際上他們冷漠無情,天使面孔下隱藏著魔鬼的心靈。
從本質(zhì)上看,“暴力型”和“非暴力型”具有相同的侵害性。我們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會被他們摧毀得面目全非。
學(xué)會辨識反社會人格者,是保護自身的第一步。根據(jù)DSM-5,如果一個18歲以上的個體出現(xiàn)以下7個癥狀中3項及以上,則在臨床上可能被診斷“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1.不能遵守社會規(guī)范,多次出現(xiàn)可遭拘捕的行為
2.慣于欺騙和操縱他人
3.易沖動,事先不做計劃
4.易激惹,具攻擊性,重復(fù)性斗毆
5.毫不顧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危
6.一貫不負責(zé)任,重復(fù)性地不堅持工作或履行經(jīng)濟義務(wù)
7.無懊悔之心,在傷害、虐待他人或偷竊后顯得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