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與其他大多數(shù)生物一樣,但凡是健康地降生下來就開始了自主呼吸,因此呼吸是生物無師自通的本能行為。那么,提出“如何呼吸”問題的必要性何在?事實上,正如人類中多數(shù)人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一樣,很多人難以掌握有效呼吸的方法,在忽略了呼吸重要性的同時也浪費了呼吸這一持續(xù)的“實踐”機會,如此虛度一生,令人惋惜。因此,“如何呼吸”實際上是“如何有效呼吸”的問題。
基本姿勢
練習者輕裝坐在靠背椅上,頭微低,下巴稍微內收,松肩墜肘,后背靠椅子的靠背,雙手交叉輕放在下腹部的下丹田處(肚臍以下位置),兩腿稍彎曲,雙膝、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雙腳平行,全腳掌踩實地面。亦可仰臥、站立或自然勻速地步行。無論哪種姿勢均要求保持全身放松。練習時盡量選擇安靜、通風的場所,雙眼和嘴自然微閉,舌頭放松,盡可能地減少外來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刺激。
呼吸運動
嘴閉合不漏氣,完全用鼻子慢慢吸氣,慢慢呼氣。吸氣時,胸部與腹部同時向外隆起,感覺肺部吸入了大量的空氣而使橫隔膜往腹部下壓,使腹部鼓氣,置于下丹田處的雙手感覺到腹部向外逐漸鼓出。呼氣時,胸部與腹部同時向內收縮,仿佛空氣逐漸從鼻孔處向外排出,雙手感覺到腹部向后面的背部和脊柱方向壓進,協(xié)助胸部將空氣排出。胸、腹部同步吸氣的方法,須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
呼吸節(jié)奏
當練習者熟練地學會吸氣時胸腹部同步鼓出、呼氣時胸腹部同時縮進后,雙眼微閉,聆聽身旁的指導者按秒針速度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即念每個數(shù)字用約1秒鐘時間。練習者按這一速度將空氣逐漸吸入體內,當指導者念到“七”時其下丹田處已經(jīng)鼓起到最高點,仿佛吸入的空氣已達到飽和狀態(tài),不能再多吸入一點,此時稍停保持1秒鐘。1秒鐘后,聽指導者再按秒針速度念“七、六、五、四、三、二、一”,同時雙手協(xié)助腹部、胸部向后、向上壓進。當指導者念到“一”時,練習者的腹部仿佛已貼近后背的脊柱,胸部縮小,空氣全部排出體外。如此節(jié)奏,一次呼吸共耗時15秒鐘,1分鐘共4次深呼吸。開始跟隨著指導者念的數(shù)字練習深呼吸時,練習者最好心中同時也默念所聽到的數(shù)字,逐漸掌握讀秒的節(jié)奏,練習數(shù)天后可撤去指導者念數(shù)字,按自己默念“一”至“七”數(shù)字吸氣,停1秒后又從“七”至“一”數(shù)字呼氣。這一步做到熟練后,就要集中注意力想像將吸入的空氣分為7段,記住每秒鐘空氣到達了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默念到“七”時,空氣仿佛到達下丹田頂點。然后按相反程序,腹部縮進,將空氣逐漸向上依次分7段排出體外。
練習益處
胸腹部同步吸氣、呼氣,同時默念數(shù)字掌握時間節(jié)奏,想像空氣分7段慢慢吸入體內下丹田處,并慢慢排出體外。當練習者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要領后,就能逐漸體會到腹式深呼吸運動放松練習的益處。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不盡人意的煩惱時,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發(fā)生持續(xù)的焦慮、抑郁、恐懼,往往導致體內各臟器運行功能的失調,使各器官不能處在平衡協(xié)調的狀態(tài),產生各種不適癥狀。當熟練地進行腹式呼吸運動放松練習時,呼吸系統(tǒng)的活動從平時每分鐘12~16次減慢到每分鐘4次,至少比原來呼吸慢了2/3。呼吸系統(tǒng)的緩慢活動也帶動了心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以及骨骼肌肉系統(tǒng)等都處于緩慢活動的狀態(tài),仿佛人熟睡時體內各臟器都處于相對安靜休息的狀態(tài)一般。在這種狀態(tài)下,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也隨之逐漸減弱、消失。當做完練習、睜開雙眼時,就能感到頭腦清晰、心情舒暢。
練習頻率
做一次腹式深呼吸運動練習約用15~30分鐘,時間長短可根據(jù)自己需要和體驗而定。每天晨起睡醒下床前和夜晚上床后就寢前,最好各在床上作一次練習。白天如果遇到麻煩事,產生情緒波動或出現(xiàn)軀體癥狀時,也可找一僻靜之處,面對墻壁坐下,作一次放松練習。開始作腹式深呼吸運動時,如感到15秒鐘一次的呼吸周期較長,不易掌握,可減至11秒鐘一個周期,即數(shù)“一”至“五”用5秒鐘吸氣,停1秒鐘后,數(shù)“五”至“一”用5秒鐘呼氣,一次呼吸來回共用11秒鐘,比平時每分鐘12次呼吸慢了一半,同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等到相當熟練地掌握了這一技巧,感到心身已處在相對協(xié)調、平衡的狀態(tài),就可將呼吸周期延長至每分鐘4次。練習時期較久者甚至可將呼吸周期延長至每分鐘做3次呼吸,即數(shù)“一”至“十”用10秒鐘吸氣,停1秒鐘,數(shù)“十”至“一”用10秒鐘呼氣??傊?,每日堅持早晚“練功”,持之以恒,便能體會到這是一個簡便快捷、便于掌握、強身養(yǎng)生、促進健康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