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動口訣:二月抬、四月翻、六月坐、八月爬、十月站、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寶寶從出生至一個月稱為新生兒期,一天半數(shù)以上處于睡眠狀態(tài)。1個月以后的寶寶覺醒的時間增多,白天的淺睡比較多,還不能區(qū)分晝夜;2個月時,逐漸能區(qū)分晝夜了,白天覺醒時間長,晚上能睡長覺;不經(jīng)過有計劃的練習,3個月的寶寶支持頭部的頸部肌肉尚不發(fā)達,還不能很好的支撐頭部。所以媽媽們可以根據(jù)寶寶發(fā)育的情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大動作訓練:
1、抬頭練習:對一個月內(nèi)的寶寶進行訓練時,可以讓寶寶俯臥在床上,家長在寶寶頭頂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發(fā)出聲音吸引寶寶,一開始吸引寶寶抬頭,逐漸可以達到讓寶寶抬頭挺胸的效果。每次練習可根據(jù)寶寶情緒控制在3-10分鐘內(nèi),每天可重復數(shù)次。抬頭練習能很好地鍛煉寶寶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兒時期就經(jīng)常進行俯臥位練習的嬰兒,滿1個月的時候就能將頭抬起數(shù)秒,頭能擺正不歪,抱起來時脖子不會太軟;2個月時可以在俯臥位抬頭呈45度,到了3個月時就能用雙臂支撐著挺起頭和胸部,上舉到90度。抬頭練習不但能鍛煉頸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寶寶的發(fā)育,而且寶寶抬頭后周圍環(huán)境的一切都會映入眼簾,他就能睜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著這個五彩繽紛的未知世界。
2、轉(zhuǎn)頭練習。媽媽讓寶寶面超前,背靠著媽媽胸腹,抱起孩子。寶寶的頭頸部由于靠在媽媽身上,比較容易豎起頭。此時,讓爸爸或者其他人在寶寶旁邊邊用玩具逗引他邊說:“寶寶看這邊,爸爸在這呢!”寶寶會隨著玩具出現(xiàn)的方向左右轉(zhuǎn)頭尋找,他會覺得很有趣。轉(zhuǎn)頭運動同樣可以訓練寶寶的頸部肌肉,而媽媽這種抱姿也為寶寶直視周圍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每次練習5分鐘左右,時間不宜過長。
3、足蹬練習。寶寶俯臥練習抬頭的時候,會存在匍匐反射,雙下肢仍然交替做蹬的姿勢。這是家長要用手頂住寶寶的足底,給他一點蹬的力量。這樣做有利于促進身體各部分動作的協(xié)調(diào),促進小兒大腦感覺統(tǒng)合正常發(fā)展。
4、翻身練習。3個月時,讓寶寶仰臥,在寶寶的一側(cè)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訓練他從仰臥位翻至側(cè)臥位。開始時家長用手托住嬰兒一側(cè)的手臂和背部慢慢推向一側(cè),幫助小兒翻身。冬天衣服穿得比較多,翻身可能有一定困難,可以安排在臨睡前或洗澡前練習。每日2-3次,每次幾分鐘。堅持鍛煉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加。
5、扶站練習。寶寶2-3個月大時,用雙手托住嬰兒腋下使其站立,讓他體驗直立的感覺,在鍛煉腿部力量的同時為以后的成長打好基礎(chǔ)。
大動作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寶寶盡早掌握運動技巧,促進運動機能的發(fā)展。但家長切記凡事應(yīng)有度,切勿揠苗助長,適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寶寶喜歡則繼續(xù),寶寶不喜歡就立即停止訓練”的原則。身體的健康需要堅持不懈的鍛煉,而心靈的健康則需要細心的呵護。
精細運動口訣:三月玩手、五月抓手、七月?lián)Q手、九月對指、一歲亂畫、二歲折紙、三歲搭橋。
游戲一:用兩個手指拿東西吃
父母先做示范,用拇指、食指合力拿取一片餅干,然后讓孩子也照著相同的方式拿取餅干吃。開始訓練時,父母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其他三個手指,幫助孩子只讓拇指、食指協(xié)作拿東西。然后逐步減少幫助,讓孩子自己用拇指、食指拿取食物。
游戲二:倒豆子
父母找來兩個廣口瓶子,在其中一個里面放上幾顆豆子,父母先給孩子做示范,每只手上拿一個廣口瓶,將豆子從一個中往另外一個中倒。然后將空瓶放在地上,父母用手扶好,讓孩子雙手捧住有豆子的瓶子,試著將里面的豆子倒進空瓶里。
游戲三:撿豆子
各好一個小盤和一個瓶子,在盤子里放上一些黃豆,讓孩子把盤子上的豆子撿到瓶子里,父母和孩子一起撿。都撿完后,又從瓶子里將豆子倒進盤子,重新開始撿,反復3次。
游戲四:丟小球
準備一個小球和杯子,杯子的杯口要比小球大很多。父母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穩(wěn)小球,拿到杯口時說“放開”,讓小球落入杯中。然后讓孩子拿球,拿到杯口時,父母也告訴孩子“放開”。如果孩子順利將小球放入杯中,父母要用一個親吻來給予表揚,并讓孩子不斷地練習丟小球的動作。
游戲五:搭積木
父母與孩子一起搭積木,一人放一塊,協(xié)作把積木壘高,放的過程中,父母要提示孩子將積木放在正確的位置,讓孩子自己把積木一塊一塊地放上去,要求積木不倒。孩子每成功地放上一塊,父母就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如果倒了,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來重新再壘。
游戲六:握手、松手
爸爸媽媽找出幾張七色彩紙,剪碎,放在開口的盒子里,將盒子放在孩子面前。媽媽抓起一些握在手里,再把手臂舉高,手心向下,然后慢慢松開手掌,讓彩色的紙屑飄落下來,同時配合說:“嘩啦啦,下雨啦,下吧下吧,寶寶要長大。”接著,鼓勵孩子模仿自己的動作一起做這個游戲。出于淘氣的本能,孩子對這樣的游戲充滿了興趣。稍大一點,他們還會跟著媽媽一起哼這首兒歌。
個人——社會認知能力口訣:二月笑、六月認生、九月做再見,一歲示需要、二歲做游戲、三歲會穿衣。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會對周圍的事物做出一定的反應(yīng),尤其是對自己的名字。而在幼兒時期,孩子所能接受的動作主要集中在揮手和鼓掌這兩類動作上。好奇的天性讓寶寶們能夠系統(tǒng)性的發(fā)現(xiàn)每一個有趣的角落,那么在提高寶寶認知能力上就需要從這些角度出發(fā),選擇適合寶寶們的游戲來實施。
1.容器類游戲
好奇的天性會讓小寶貝對“里面”和“外面”非常感興趣,通過向?qū)氊悅冋故救绾瓮娴跬昂头e木,可以幫助他理解容器類的游戲。
2.躲貓貓
躲貓貓的游戲是訓練寶寶的社會反應(yīng)技能的一個好方法。一個大型的球、玩具娃娃或者甚至是你將自己的手藏在身后,這些小游戲都有很好的效果。
3.模仿游戲
寶寶開始模仿你的行為。洗澡的時間是展示寶寶如何嬉水的最佳時刻。鼓掌是另外一個讓寶寶很高興地模仿你的方式。務(wù)必要確保讓寶寶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