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同性戀,世界態(tài)度悄然變化
摘要:很多西方媒體承認,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發(fā)生了巨大改變。
“在擁有1400萬人口的德里,尋找同性戀者會很困難嗎?按照統(tǒng)計規(guī)律,這里應(yīng)該有大約100萬名同性戀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英國《獨立報》記者幾天前在這個古老東方國度的大城市里,開始了“探尋之旅”,“地圖”是網(wǎng)站上列出的同性戀光顧之地。但他們找了4個地方都一無所獲。但《獨立報》記者還是感受到“在印度,同性戀的生存環(huán)境正逐漸變得寬松”。與印度有相似之處的是中國、韓國等東方文化國家。在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進程中,它們都對這一群體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寬容,但本國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也不可避免地仍在釋放著壓力。其實,無論是在同性戀者已躋身政壇的歐美,還是在該群體遭嚴重歧視的非洲,同性戀雖然都已不再是禁忌話題,卻也能輕易地觸動國家的敏感神經(jīng)。
發(fā)生在東方國度的碰撞
《獨立報》18日稱,在同性戀被宣布不再屬違法行為的6個月后,孟買開設(shè)了印度首家同性戀用品商店;印度去年舉行了首次合法的同性戀游行;在印度報紙分欄廣告里,還赫然列有“同性戀
按摩”廣告。而著名寶萊塢電影制作人阿尼爾•夏爾馬即將推出一部同性戀題材電影,該片被稱為“印度版《斷背山》”。4年前,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小制作電影《我的兄弟Nikhi》刪去大量敏感鏡頭后在印度上映,《紐約時報》說,“該片平靜而溫和地通過了印度電影敏感的神經(jīng)”。而1997年反映女同性戀的影片《火艷》上映后,憤怒的印度人曾砸毀了影院。如今這部敏感題材電影的導(dǎo)演說:“在第377條款被修訂之后,相信印度觀眾有足夠成熟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
這位導(dǎo)演提到的“第377條款”是在印度存在了近150年的反同性戀法案,它規(guī)定,“任何違反自然定律的性行為”,均處以最低10年、最高終身監(jiān)禁的刑罰。盡管不斷有人要求廢除該條款,但印度政府幾經(jīng)權(quán)衡,還是不敢觸碰這個“禁區(qū)”,直到去年7月新德里高等法院宣布同性戀不再屬犯罪行為。對印度各界來說,這是一個大膽的裁決。事后,印度國會謹慎地表示這“與政黨無關(guān)”;衛(wèi)生部和內(nèi)政部都要求駁回此決議;軍方高官強調(diào),同性戀在印度三軍中不可能合法化。一些宗教領(lǐng)袖則強烈抨擊這是“對印度宗教與道德價值的攻擊”。
對于文化傳統(tǒng)強大的印度社會來說,接受同性戀并非易事,即使是那些自稱“觀念開放”的人。正如印度為數(shù)不多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瓦倫對《獨立報》所說:“如果同性戀者是別人的兄弟,他們也許會說這很酷,但如果是自己的兄弟,他們會說,‘噢!我的老天!’”《獨立報》說,在印度這個建立在婚姻制度上的傳統(tǒng)社會,父母總是告訴子女要結(jié)婚育子,過傳統(tǒng)的生活,因此,大多數(shù)同性戀者選擇不公開身份。
在另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中國,這個敏感話題也一次次沖擊著社會的承受底線。美國CNN18日報道稱,一場差點可以標志中國對同性戀群體開放態(tài)度的“同性戀先生”比賽,最終被取消了。英國《泰晤士報》說,此事表明同性戀距離被這個保守社會接受還有很遠的路要走。CNN還援引一位劉姓先生的話說,他不敢告訴父親自己的身份,“我父親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會存在同性戀”。
很多西方媒體承認,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本月初,《中國日報》在頭版報道了中國出現(xiàn)的首例同性戀婚姻,盡管它尚不合法,對此,法新社稱,這表明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態(tài)度在進一步開放?!丢毩蟆啡ツ甑走€報道了中國首家受到政府支持的同性戀酒吧開業(yè)一事,并稱其實在中國許多城市都有同性戀酒吧,它們并未受到政府干涉?!栋拇罄麃喨藞蟆?8日回顧了中國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開放腳步”:1997年,同性戀不再被視為犯罪;2001年,同性戀不再被列為
精神疾病,“中國社會的容忍度無疑在提高”。文章還承認,公開同性戀身份可能給家人造成深深的、甚至是永久性的裂痕,在這一點上,“中國與許多西方國家及傳統(tǒng)社會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