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大規(guī)模隊列研究顯示,離異男性在日后罹患酒精使用障礙(AUD)的風險較未離異對照高5倍,離異女性較對照高6倍以上。
再婚對于降低離異個體的AUD風險具有保護效應。
流行病學研究一致顯示,離異與飲酒量的升高及酒精使用障礙(AUD)的風險相關。相比于未離異個體,離異者在一生中或過去一年內罹患AUD的風險顯著更高。然而,包括社會應激、遺傳易感性及人格特質等在內的混雜因素可能介導了上述相關性;例如,很有可能是AUD引發(fā)了離異。人們仍需縱向隊列研究,以進一步明確因果關系。
為探討離異與AUD風險相關性的幅度及性質,美國弗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開展了一項基于人群的大規(guī)模隊列研究。研究納入了瑞典1960年-1990年間出生、于1990年及之后已婚與配偶共同生活、且此前未罹患AUD的個體,使用全民注冊資料中的婚姻變量確定其婚姻狀況(離異、喪偶、再婚等),并基于病歷、犯罪及藥房記錄了解到這些個體罹患AUD的情況。研究者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了AUD與離婚的相關性,并針對同卵雙生子、親兄弟姐妹、半兄弟姐妹等評估了家族聚集風險。
此外,鑒于飲酒問題也可導致離異,為更好地理解失去配偶對個體行為影響的性質,研究者還探討了另一種形式的失去配偶——喪偶與AUD風險的影響。相比于離異,喪偶相關的混雜因素相對較少,個體由于AUD引發(fā)配偶死亡的可能性較低。
主要結果
研究共納入了942,366人,平均結婚年齡為30歲左右,AUD多發(fā)生于結婚后8-9年。隨訪期間,男性及女性分別有16%和17%離異,1.1%和0.5%被診斷為AUD。
離異與罹患AUD的時間關系(KendlerKS,etal.2017)
橙色:離異;綠色,未離異左列:男性;右列:女性;
A:18-25歲結婚;B:26-35歲結婚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離異均與日后首次罹患AUD呈強相關性,且幅度很大:離異男性的風險較對照高5倍(風險比[HR]=5.98,95%CI=5.65–6.33),離異女性較對照高6倍以上(HR=7.29,95%CI=6.72–7.91)。對于結婚前已罹患AUD者而言,離異則可升高復發(fā)風險。
基于遺傳相關模型,針對不一致同卵雙生子(DMT),離異與AUD相關性的HR在男性及女性中分別為3.45(95%CI=1.70–7.03)和3.62(95%CI=1.29–10.18)。
除離異外,喪偶也可顯著升高男性(HR=3.85,95%CI=2.81–5.28)及女性(HR=4.10,95%CI=2.98–5.64)日后罹患AUD的風險;其效應較離異弱,但參考其他協變量后的減弱程度也更低。
再婚可顯著降低男性(HR=0.56,95%CI=0.52–0.64)及女性(HR=0.61,95%CI=0.55–0.69)的AUD風險,且未罹患AUD的配偶的保護效應顯著強于罹患AUD的配偶。
另外,若AUD家族史陽性或先前存在外化性問題(犯罪或物質使用問題等),則離異對日后首次罹患AUD風險的升高效應更為顯著。
研究者認為,離異可帶來大幅度的、持久的AUD風險;這一進程同時包括因果及非因果關系,但若同時參考喪偶對AUD風險的影響情況,因果關系所占據的比重似乎更大?;橐鰻顟B(tài)對AUD風險的影響提示,人們須關注失去配偶對個體行為的影響,而再婚或具有顯著的保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