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年以前,我就意識到一個問題:很多人的一生,在童年就已經(jīng)決定了。
少年在小時候沒得到的東西,他會花一輩子時間去試圖得到。
少女在小時候受到的傷害,她會花一輩子時間去治療。
童年里,心靈某處的缺失,需要花一生的時間填補。
童年心理的創(chuàng)傷,需要一生的時間去縫合。
我讀大學(xué)的時候,參加過一個沙盤游戲的課程,上課的老師姓范。范老師是沙盤項目的帶頭人,給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做過沙盤游戲的心理治療。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有一次警察過來,請范老師幫忙,給一個嫌疑犯做心理治療。
那個犯人被懷疑殺害2名女性。
我和范老師一起過去,給那犯人做沙盤游戲的治療。整個過程持續(xù)了3個小時,嫌疑犯制作沙盤花了1個小時,和范老師聊了2個小時。
經(jīng)過長時間的心理戰(zhàn),嫌犯招供了,他承認(rèn)是他做的。
他承認(rèn),是因為范老師找到了他的痛點。他在沙盤里放了一個穿白大褂的女人(玩具),這女人其實就是象征他的母親。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對談里,范老師知道這男人的父親早亡,且從小沒得到過母親的回應(yīng),一直把他丟在農(nóng)村的奶奶家里,以至于他對女性的認(rèn)知有嚴(yán)重偏差。
他殺了他女友,還在買煙時殺了雜貨店里的老板娘。
童年的他渴望得到母愛,卻也極度痛恨母親,這種強烈的恨與愛,產(chǎn)生了心理上的畸變。
案件的心理根源在于這里。
后來我在讀科胡特《自體的重建》時,里面的一句話又讓我想起這個案子:
“當(dāng)母親回應(yīng)不足時,孩子的得到的回應(yīng)不夠,他未來可能會形成一種表現(xiàn)癖來直充自己曾經(jīng)的缺失。”
作家的童年影響著作家的一生,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
文學(xué)評論家、心理學(xué)家都有一種共識:童年時期、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會對創(chuàng)作者產(chǎn)生格外深遠的意義。
在童年發(fā)生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會成為日后文章里的催化劑或營養(yǎng)液。
童年,是一個人的啟蒙時代,是靈感的萌芽、是意識的起點。
張愛玲從小生長在缺失父愛、缺失母愛的環(huán)境里,大家族的沒落、父親的腐壞、母親的出走,都成為其日后文風(fēng)蒼涼的一部分原因。
“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這個詞組在《金鎖記》里出現(xiàn)過兩次,日后評論家也多用它來形容張愛玲的美學(xué)追求。
張愛玲的照片很多人也見過。她平時喜歡穿什么?一襲桃紅配蔥綠,或者紅綢鑲黑色滾邊寬袖長袍。遠遠看去,儼然一個冷峻而靈秀的女子。
她喜歡紅綠搭配,喜歡強烈的對照,這和她的審美相符。她曾經(jīng)說:“悲哀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
張愛玲是如何寫月亮的——“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
她如何形容生命——“生命如一席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還有最著名的那一句“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
讀了上面的句子,我知道你可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就像站在冬夜里的馬路上,既享受著雪花的美妙,也感到小小的悲哀。
說實話,剛接觸張愛玲的人,聽到她說出上面這些話,一定覺得這女人乖戾得可怕、冷冽得厲害。
但如果你越來越深入地了解張愛玲,你就會逐漸明白她為何說出上面這些話。
這和她的童年大有關(guān)系。
她說生命是袍子,但爬滿虱子,是因為她出生世家,看過人間繁華,但深知繁華易逝。她本可以是張公館的小公主,但因為家庭的崩壞而成為無人憐惜的孤獨女孩。
她說出名要趁早,是因為她焦慮,她渴望逃離原生環(huán)境,始終在尋找不可得的安全感。她希望快樂來得早一點,如此一來,方可痛快。
隱現(xiàn)的悲傷,是她的文章里時常透出的。為何如此?因為童年里父親帶給她的苦惱,還有繼母虐待,幾乎讓她對絕望和悲傷習(xí)以為常。(這在她的散文《私語》里有提及)
童年的經(jīng)歷,讓張在日后的作品里常有悲劇意識,常有對人性之惡,對人性之復(fù)雜的探索。
你也可以說,正是童年的陰影,成全了張愛玲日后在文壇的成功。
十幾年前童年里的陰影,帶給她多少苦,十幾年后,她就執(zhí)筆在文章里還以顏色。
童年,這可以說是作家寫作的第一推動力,也常常是寫作欲望的源頭。
人們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決定性格呢。
當(dāng)然,先天性的諸多因素,必然是占主要原因的。但次要原因,一定是個人的童年經(jīng)驗、少年時代的遭遇。
一個人的童年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他日后幾十年的命運。
出生在父母有愛、關(guān)系和睦、互動良好的家庭,那個孩子也會有愛,懂慈悲。
出生在父母無愛、關(guān)系崩塌、惡性互動的家庭,那個孩子很可能無愛,有恨,對世界與他人抱有敵意。
一個小孩,要是在童年里得不到母親的關(guān)照與回應(yīng),他會在多年后用一種極致的表達來填補這種空缺,內(nèi)心隱藏著夸張的,被壓抑的表現(xiàn)欲。
在電影劇本里,你會時??吹揭环N劇本類型,那就是“救贖”。
此類主題的故事線往往是這樣的:N年以前,即主角的童年時代,他經(jīng)歷了一件事,這件事讓他心里產(chǎn)生了某種陰影。N年以后,一個意外事件使主角卷入其中,經(jīng)歷了一系列肉體和精神上的考驗,主角解決了所有問題,同時也走出了童年的陰影,打開了心結(jié)。
你如果是主角,那么你現(xiàn)在的人生,就是一場大的“救贖行動”。
而這一場救贖的起點,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童年。